第一百三十二章 陛见(一) (第2/2页)
转头来看看周祥春这边。 按照大明礼仪,早朝之时,皇帝御华盖殿,文武官员在鹿顶外分东西站立,鸣鞭,以次行礼。行礼结束,四品以上官员进殿内,五品及以下则原地朝北站立。周祥春此时身为都察院佥都御史,正好是四品,刚刚够入殿的级别。 早朝之上,却仍然和以前一样,热闹的如同菜场。上面,崇祯皇帝高高的坐在九龙宝座上。下面,群臣却一场混战。 一旦有人提出建议,则必然会引起大批官员赞同,同时也引起大批官员反对。赞同、反对的双方为了驳斥对方的说法,一个个引经据典,口水横飞。 总的说来,大殿镍的朝臣可以分为三派,以何如宠、钱象坤这两位阁臣为首的东林,手下人数最多,吵吵声音最大,情形最为激动,看起来有一言不合就动手的架势。以首辅周廷儒、次辅温体仁为首的准帝党,手下也有十来个死忠。可惜人数较少,明显干不过东林,只得动不动就向圣上求助。第三派则像周祥春这种,闭嘴旁观。这类人最少,也没有组织,纯粹一盘散沙。 崇祯皇帝坐在宝座上,态度却也十分明显。凡是有提议,只要准帝党争吵时占优的,一概照准。凡是东林争吵时占优的,一概容后再议。 准帝党们见到此情形,自然越来越兴奋。东林们见到此情形,自然越来越气愤。 周祥春自然和平常一样,张开耳朵闭上嘴巴,就当自己是庙里的木偶。 好不容易熬了一个时辰,争吵的双方都嚷嚷的口干舌燥。崇祯皇帝也不耐烦了,把手一挥。旁边的大太监曹化淳点了点头,站了出来开口道:“退朝!”说完之后,
又退了回去。崇祯皇帝也不说话,直接起身便走入了殿后,曹化淳率领众太监紧跟而去。 圣上既然已经离开,今天的吵架便告一段落。于是众大臣按地位鱼贯而出,该坐班的坐班去,没事的回家翻书去。整理下今天吵架的得失,查询下古圣贤的言论,好在明天早朝吵架之时再大显身手。 出了华盖殿,队伍一乱,周祥春便磨磨蹭蹭的走在了最后,和众人越拉越远。刚刚出了宫门,瞅准没人注意,周祥春一转身又走了回来。 回到了宫门口,周祥春掏出证明自己身份的腰牌,递给了守门的大汉将军,请求陛见。 老祖宗朱元璋传下的规矩,凡是官员都可以请求陛见,当然见不见你,那是皇上的事情。 虽然皇上有权选择不见,可是也架不住官员们一天到晚的来烦,随着后来的皇帝越来越懒,潜规则也逐渐形成。 对于官职地位到了一定地步的官员,宫中会有牌子发下,官员们可以凭借此牌子前来求见。周祥春身为都察院佥都御史,正四品的官儿,刚好够格有这个牌子,自然也有了陛见的资格。 上完朝后的崇祯皇帝正在御书房内,面对这一人来搞的奏折挥笔奋战,闻听到太监来报,宫门外都察院佥都御史周祥春求见。 崇祯皇帝心中也有几分奇怪,莫非有什么要事?为何刚才早朝之时不说,偏偏要单独求见,难道是不能宣之于众的事情? 想起这半个月来,这周祥春越来越懂事了,不仅不再跟着东林那群人一起起哄,偶尔也有几次给自己站场的时候。何况这周祥春籍贯洛阳,并不是南直隶等东林的重灾区,和东林关系不大,看起来属于可以拉拢的对象。 崇祯想了想,朝臣之中实在找不出几个非东林了,周祥春此人既然可以争取,那就先给点恩典吧。于是便吩咐前来禀报的太监,召周祥春御书房陛见。 少顷,小内侍领着周祥春来到了御书房外。周祥春跪地大声报名之后,里面大太监王承恩转了出来,开口道:“圣上有命,命周祥春入内面圣。” 周祥春闻言便起身拱手对王承恩开口道:“谢过王大太监。” 内外有别,内宦一向不怎么卖外官面子。王承恩对着周祥春笑了笑,就当还礼了。打开书房房门,侧着身子请周祥春进去。 周祥春以前倒是偶尔能见到圣上,不过都是随着都察院大佬们一起晋见。像此次这样单独面圣,却尚属于第一次,更何况是御书房,要说心中没有几分忐忑,说出来也没人信。 为了给圣上留下好印象,周祥春自然一切都十分注意,小心翼翼的提起袍子下摆,跨过书房门口高高的门槛,走入了御书房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