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竹林结义 (第2/2页)
事,刚转过身,就接过尉迟珊珊递过来的疏纸,然后在无数道严厉警告的眼神注视下,硬着头皮笔走龙蛇,亏了有长孙冲珠玉在前,这些日子又恶补了一些唐朝书籍,倒也笔法娴熟,出口成章。 那请来的道士都看傻了,呆呆的望着这群心怀鬼胎的年轻男女,心里不禁为那贵族公子大感委屈,暗叹真是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啊! 一手端着萧逸送过来的疏纸,一手死死攥着不知谁人递过来的二两银子,道士庄重的咳嗽一声,马上换上笑脸,道貌岸然的说道:“吉时已到,还请诸位官人烧香,按长幼站好。” 气氛逐渐转为庄重肃穆,程秀秀神色恭敬,当先走到香案前,看了眼正前方悬挂的玉皇大帝神像,此刻方郑重神色的燃起一炷香,拜了几拜。 花子庆和李睿相视一笑,随后跟上,李睿拉着长孙冲,在其他小弟小妹们那崇拜的目光中,飘飘然的烧香礼拜。 其他人依次而上,很快,并排站在香案前,年长的在中间,年幼的分两边而站。 推金山倒玉柱,众人一同双膝跪地,此时月圆星朗,香烟缭绕,正是: 才见扶桑日出,又见曦驭衔山。 竹林义结金兰,树梢新月弯弯。 原本心思各异,不想誓比金坚。 大唐十虎悠悠,天道循环不休。 道长徐徐展开疏纸,朗声读道: “维大唐国信士程秀秀,花子庆,李睿,白天化,长孙冲,黄伯修,卜猴,尉迟珊珊,单莺,萧逸等,今夜沐手焚香请旨。 伏为桃园义重,众心仰慕而敢效其风;管鲍情深,各姓追维而欲同其志。 况四海皆可兄弟,五岳同为姐妹,岂异姓不如骨rou?是以涓大唐贞观六载,九月九日,营备猪羊牲礼,鸾驭金资,瑞叩斋坛,虔诚请祷,拜投昊天金闕玉皇上帝,五方值日功曹,本县城隍社令,过往一切神仙,仗此真香,普同鉴察。
伏念吾等生虽异日,嗯。” 说到这里,道士情不自禁的汗了一下,紧接着就感觉能杀死人的目光瞬间袭来,吓得道士急忙含糊其词的念道:“伏念吾等生虽异日,死不同时,期盟言之永固。” 长孙冲笑呵呵的没有反应过来,其他人自是心中闷笑,心满意足,接着倾听这位道长朗读。 “今后安乐与共,颠沛相扶,思缔结以常新。必富贵常念贫穷,乃始终有所依倚;情共日往以月来,谊若天高而地厚。伏愿自盟以后,相好无尤,更祈人人增有永之年,户户庆无疆之福,凡在此时,全叼覆庇,谨疏!” 道长读毕,众人拜神已罢,依次在神前交拜了八拜,萧逸尤其感到新鲜,学着其他人的样子,一丝不苟的互相磕头。 接下来一起送神,饮下血酒,焚化钱纸,收下福礼,道长带人把蒸好的猪羊卸开,鸡鱼果品之类的整理停当,俱是大碗大盘的摆下两桌。 程秀秀贵为众人之首,被小弟小妹恭请坐于首席,其余依次而坐,道长侧席相陪,须兒,酒过数巡,众人谈天说地,猜枚行令,耍笑哄堂,不必细说。 饮酒热闹间,淡淡的离别思绪渐渐升起,程秀秀等四人明日即将动身回京,此刻都有些不舍,即使大家心不算诚,但总归是磕头拜了把子,这满天神佛都已经作为见证,其誓言那是一生都无法抹掉了。 各诉衷肠,白天化和黄伯修,卜猴一等小玉伤势有些起色,就会起程直下洛阳,然后经水路坐船而到扬州城。 花子庆依依不舍的叹道:“你们三人都走了,大姐她们明早就会返回京城,这里就只剩下我与李兄,萧郎了,唉!” 李睿一口喝干杯中酒,摇头道:“过几日,恐怕我也要走了。” 众人惊讶,急忙追问,李睿叹了口气,说道:“如今北方时有盗贼侵袭,边关几次告急,我以收到吏部官文,差我去尉迟老将军的治下为吏,日后相见无期,唉!” 大家纷纷感叹,眼瞅着这刚刚结拜,转眼间就要各分东西,不由得大为扫兴,程秀秀身为大姐,皱眉道:“等一回京,奴家就着手为四郎改换名姓,对了,四郎可有想好的姓名?” “四郎?” 众人一开始都有些发蔫,不过随后就恍然大悟,白天化在兄弟中排行第四,自己兄弟姐妹之间,自然会以四郎这个昵称,此举不但显得亲密,外人还不知所云,甚为隐蔽。 白天化轻笑点头,略一沉吟,低声道:“我母亲姓王,当以此为姓,生平最敬佩当年圣人所率领纵横无敌的玄甲铁骑,嗯,在取一个天策府的策字,就叫王玄策好了。” 咣当! 扑通! 连着两个声响,众人不免吓得一跳,就见酒杯落地,那十郎萧逸竟然一头栽倒在地上,白天化急忙把这位最小的兄弟搀扶起来,就见这平日最是潇洒不羁的少年郎,此刻嘴唇哆嗦,受了惊吓般的喃喃道: “王玄策?王玄策?哎呀,老天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