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章 一统诏令,离别在即 (第1/2页)
天皇元年,十二月初八,俗称腊八,家家户户熬腊八粥。此时距离大胤征讨天竺胜利,已经过去半个多月,苍茫大地归于一统,再也不分国家,只有一个大胤王朝。封侯的封侯,封官的封官,浩浩荡荡热闹许久,直到这几天才逐渐消停。 战争结束了,剩下的就是如何治理天下。 董不白最崇拜的皇帝就是赢始皇,统一六国后,消融刀兵,融合民族,焚烧书籍,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统一钱币,统一思想,建立统一制度。这些手段都是真正的安邦治世手段,可惜二世残暴,最终让赢朝灭亡,连带着对赢始皇的评价都下降许多。 接连几天的讨论,最终赶在腊八这天,统一了朝臣的意见,朝廷开始颁布新的诏令。 重新划分地理,将苍茫大地按照地形,划分为十八个大州和一个京畿辖地,各州下面设立郡县。州中有三大主官,官府以“州牧”为首,军队以“刺史”为首,同时朝廷会定期派“御使”驻扎,监督文武官员。 整顿军队体系,裁撤边镇军和都护府军,保留三神军、南北禁军编制。边镇军、都护府军中主要将领出任刺史,精锐将士将会编入各州的城防体系,负责一州的治安管理。三神军依旧保留原先职能,负责清剿苍茫大地上的叛乱。南本禁军依旧负责拱卫大兴城安危。 兴修道路、桥梁、水利,开凿深山,计划将驿道修遍整个苍茫大地,争取十日之内,快马能将大兴城的政令,传遍整个苍茫大地角落。同时兴修贯穿南北的三条大运河,以及贯穿东西两条运河,让物资的交流更加畅通。 统一度量衡,取消各国的计量单位,统一使用大胤的计量体系。统一货币,消融各国铸造的金币、银币、铜钱等,统一改用大胤的金币、银币、宝钞。统一文字,整理各国、个宗门的典籍,修订四库全书,兴办官学,教授大胤文化。尤其是十岁以上孩童,必须入官学教授教育。 盐铁官营,凡是涉及金属开采、锻造、贩运,食盐开采、提炼、销售,都必须由朝廷经营,私人胆敢经营盐铁,将会受到残酷的刑罚。同时,朝廷开始收缴多余的兵器、战争器械、盔甲等,各地军队只能保存人手一套装备。严格管理装备的使用。 诏令下达,大胤又是一阵忙碌。各地都是修建道路,开凿运河,收缴兵器,焚烧书籍,消融钱币的场景。边邦小国的各族小孩,被迫进入大胤官学,学习大胤文化,学习天地君亲师的思想。 与此同时,大胤在三神军和南北二军之外,又多出来一只军队。这只军队叫做“神宝军”,集结了大胤最精锐的将士,一共一万人,神宝军将军乃是新封的关内侯东海石云。神宝军专门负责前往深山老林,猎杀野兽,采集天才地宝,或者前往前朝帝王的陵墓中,盗取陪葬宝物。 各地搜刮收缴上来,各国宝库查封出来,神宝军采集过来,一车车宝物压弯了马车的轱辘,开始向大兴城运送。运送到城外的泾水河岸,这里停着一艘巨大的战舰造化之舟,无数的宝物汇聚,由器宗和符宗锻造,完善造化之舟。 几十口巨大的火焰熔炉,熔炉中烧红的铁水翻滚冒泡,大量多余的神兵利器、坚硬甲胄,被无情的扔进熔炉中,融化分解,然后被当做材料,运送到造化之舟上去。 河岸不远处,搭建了建简易的排楼,翰林院的大学士,正在其中一本一本的校检书籍。这些书籍都是从各地运来,有武道功法,也有诗文辞赋,被分门别类的捆扎好,然后由太监们搬运到造化之舟,上面有专门开辟出来的藏书阁。 而在大胤地下的地火城,则开辟为炼丹之地,一炉一炉的开炼,无数灵丹出炉,然后封禁入精致的瓷瓶中,再放入用软布垫底的箱子中。箱子贴上标签,写上丹丸名称、药效、有效期、配方,再一箱一箱的搬运上造化之舟。 同时,皇宫中的艺术品,各地收缴的艺术品,也被小心翼翼的搬进了造化之舟。 造化之舟的长度已经达到三千多米,宽度也有一千五百多米,凌霄宝殿更是扩大了百倍不止,用特殊的阵法、符篆刻画,使得造化之舟遭受再大的颠簸和晃动,也无法动摇凌霄宝殿半分。 原本的凌霄宝殿,只有外殿和内宫两个部分,现在又增加了十几间内宫。分别挂上了匾额。长乐宫,太皇太后张玉华的寝宫;甘泉宫,东宫皇后许平君的寝宫;阿房宫,西宫皇后霍水仙的寝宫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