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麟角虎翅相过摩 (第2/2页)
围道:“袁贤侄,敢用我这件兵刃一试吗?” 凤吟看过去,只间李太和将那褡裢揭开,露出一件短兵,压在桌上,看样子像是半套护手钩,跟童胖子他师弟那对鸳鸯钺有点类似。 凤吟明白这“敢于不敢”的意思,因为这兵刃更短,虽然多枝多节,善于搬拦捉拿,但需要周身配合,而且不能一击而中,需多次进取,在这两剑相逼之下,莫说没使过这兵刃,就是使过,也定有被逼得不敢辗转的情况。而且这么个短玩意儿,再险,怕也不起大作为,而且凤吟一直不大喜欢这类短兵,一是感觉不够大气,靠古怪赢取,二是太过冒险,没有必要拿着那些身法去放低了用。再是这类器械实际走得是手法的替代。若是欺负低手,一人把持了对付若干歹徒,却也是虎入狼群,施展灵活,适应于各类环境。倘若对方功力相当,那很容易被人识破路数。 就如同眼下,那兵刃再能勾能挂,人家两柄剑刺来,还是应接不暇。一旦拿住一件绞在一起,缠斗之中正给了另一剑机会。李前辈糊涂了,这不是害自己么。但李前辈这么一问,而且是问得敢不敢,那愿不愿意也得应着。想必李前辈定是好心,看到之前自己耍那一路圆转灵活的拳路,以为自己也好此道,岂不知那正是勉强耍给他们看的,自己平时并不练。只有先接了,当作匕首用,以身法周旋了,再不行就得狼狈一点,学青面那地趟刀了,反而今个没换大氅,也不给三叔丢人。 缘于前辈好意,凤吟跟常氏兄弟示意稍停,还是过去放了刀,将此物接了,但一拉出来时,却发现并非如想象中那么简单。 这不是一件,而是一对,拉出来看时,基本就是护手钩,但是没勾,而是向下一个弯斩刀,刀柄有个月牙护手,护手前一枝向上包过刀柄,形成刀锷护手,而又向前弯曲,如此连带后鑚,共是五尖八刃,后欑为秃尖无刃。拿在手里倒也沉甸甸的。
凤吟将这兵刃拿在手里,到感觉也是踏实趁手,那刀柄被棉布交结缠挽,握在手里涩涩的得心应手。 却见常有的脸色有点变了,那常庆也是一脸谨慎,二人对望了一眼。 凤吟偷眼观瞧四下,古大力兄弟,冯氏三兄弟,都看得津津有味。车二依然面无表情,柳婷婷看着李太和有点焦虑之色,隐隐还透着一种责备,脚在那里不服气地拧着。另一边那宋氏小弟却一脸灿烂地期待着。 凤吟将那兵器分开,先走了一个顺背的小圈,一手身前撑,一手身后背,一扣一摆步原地起转,前手随着身子推动,后手停在远处,这样扣摆之间两手相合,相合之时步子放开,又走起大圈,走大圈时间双刀在胸前缓缓打开,两手平托,好不威风,如大鹏展翅一般,走转之中已想出了对敌之法,就拿住他兵器走燕形掠地而进,进而起钻,以兵刃破他兵刃,以身子破他身子。 但就这一分之后,凤吟心下一惊一喜,这才看出了微妙之处,原来左手那柄刀,护手钩要宽厚一些,刚才并在一起没能看出来,而且并非右手那种月牙刃,而是一把梳子,满是锯齿,疏密有致,这太有意思了,独具匠心这是,难怪那二位显得有点怕。 凤吟心下有了数,骤然起身,也不罗嗦了,一刀劈面就斩过去。那常有竟然拖剑而躲,凤吟左手钩护住右腕,往起一抄,常有急忙将剑高举抽出,生怕被这古怪的兵刃吃了一般。 而那常庆趁这控制一剑刺凤吟腋下空荡而来,凤吟左手也不回,回也够不着了,而是双臂一抱,手分上下,右手那刀也没换势,就从左腋下硬生生穿过来,用那护手小枝啃住常庆那剑。随着身子继续旋拧,手一翻,便用那两枝节将常庆的剑别住了。虽然这剑几乎是贴在了凤吟身上,但凤吟这么一转,就将这剑吃住了,那是万无一失。常庆进退两难,要么跟着凤吟转,要么脱手弃剑,如果不然不是剑断就是腕子断。 就在这时常有一见哥哥被人拿住了兵刃,那手回剑就砍,凤吟看都没看,只将左手一翻,用那月牙梳一迎,常有那剑就落在了月牙梳里。常有急忙回抽,凤吟只将腕子一转,就将那剑给咬住了,身子不停转,右手咬着常庆那剑在腋下停着,左手咬着常有那剑高举过顶,随着身子转了一圈又转了回来。 实际这对兵刃,就是传说中的麟角刀与虎翅梳。 只听得“当啷”“咯嚓”连响,那二位双双弃了剑,这就算败北了。但二人一对眼色,直奔兵器架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