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合大拳师_第八十章 穿袖披衣五寸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八十章 穿袖披衣五寸间 (第2/2页)

,这刀再解释,与那钢条铁棍碰在一起也会立马崩断。一阵凤吟就只有躲闪之形,没有还手之势。让人四条铁楞子打得满院子逃窜,情形相当狼狈。那兵器也没了招架,就将双刀藏在胸前,生怕给不小心磕碰坏了,只是步子飞快地躲闪,一时间猴形,燕形这些腾挪灵便的动作都使了出来,恨不得就要上房了。

    那哥俩玩得开心,夸张点说都有点破涕为笑了,挤眉弄眼就对着凤吟砸。人家哥俩那位置站得好,无论凤吟怎么转转,始终三点一线将凤吟夹在中间。那鞭锏又长,凤吟就真得被动起来了。

    也玩了这么久了,大概的东西也看到了,差不多可以了,有心收手吧,突然又感觉不如就机会展示一二。

    实际若是生死当面的打法,就图一个快,一蹴而就手起刀落,也就完了,但高手打架分两种,一种就是一动之后胜负立判,一种就是逗逗引引没完没了,相互有个学习的过程。说谁谁跟谁谁打了三天三夜不分胜负,实际那个时间就不在乎胜负了,而是在乎长进。

    真正重艺的传承,通常弟子在成就之前,不敢提师门,也没脸提。这是一种修养。所以有很多高手,都是给人横空出世的感觉。得了真传是真的,至于名分,那就是身外之物。孙悟空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悟性,菩提老祖那么多的徒弟,孙悟空是个后生,却后来居上,成大成就。但即便如此,也没谈及师门。

    在地方上有时间两拳师相遇,先看一步走,再看一伸手。有时间同出一门都相互不认识,但一看拳,就对上了。对不上,那挨揍活该。

    风吟今天遇见同门别枝,当然也想互通有无,也就多逗引些时间,虽然不似亲师兄弟那般坦诚,却在凶险之中多了些许真实。

    凤吟索性就沉下身子,走起闪展腾挪,那刀也不当刀就用,就以刀背厚实处为接力点,整个身子在四条铁锥下游窜,这就合上了自家拳法了,手起开路,根节击人。但凤吟留了个心眼,用得却并非自家的拳。

    他曾在他三叔那本手记上看到一段文字,就是在关于老猫猴那段里,记做“斜开门,披身肘,窝里炮,鬼拉钻”,还简简单单画了点示意图。袁三魁虽说粗手大脚,但也是琴棋书画都能来来,当初满巷子里很多女人流行穿一种薄纱的裙子,那裙摆上通常花花绿绿绣有一些诗词,多是三魁给画的底子。

    其中记了这几句,叫“穿袖披衣五寸间,撑顶折灌分六面,鹞子穿林窄身闪,领客进门鬼拉钻,为披身连环肘,含四袖四手六开门”;“一推一扯一拧把,老蚌取珠中间扒,勾搂变打阴阳式,抽身挂塌走车马,为长短补拳,含摇橹挂塌,白马翻蹄,此为德州苏青云学于沧州师有半成而自改之拳,然再油滑,俱不可失其挨膀挤靠之根基。”

    又有禁忌:“与柔身缠丝可软行硬用,与长桥硬马可挨膀挤靠,均为戏耍,不如一击而破,随戏耍,遇束展裹横无用。其无用者,赖于距离与抽身换形之时机。”

    就在前几天,凤吟在那马棚没事,就想过去所学,也捉摸三魁那本潦草行记,权当叙事诗词看了,就都到这段,感觉很有意思,细细回忆起来,也捉摸了好一阵。但一直也不知道这是出自什么拳,三魁没讲,只记有“急计并行之拳”。对比着太极绵拳,感觉有几分像,但却又刚猛硬朗许多。实际对当年三魁演练时的样子,凤吟都几乎忘记了,但此时突然想起来,何不网开一面,别逼得那么紧,就让出这五寸的距离,给对方一个机会,也正好捉摸一下这家技法。

    很多的拳技,都是利用人体之常态,顺势加强,即便功力逐渐加深,多也是展展筋骨,强化力气,加快速度,俱不敢违背人体之本能,因而也就长进有度。而心意六合等拳则不然,用得却是人之不能,使常态之不能为而能为,这就不是同一层面了。所以练时别扭,用时对方别扭。

    常态本能也分很多种侧重点,这家拳有这么几手特别的,其中此时能用得上的一为披,一为挎。那披就如同披衣,已顶为基础,就如同撑住门面,中途猛然中节一折,那身子贴住而进,手起豁挑拧抓,扯着对方胸臂皮rou用胳膊压住,引着对手挣扎反抗,接着起时一拐而进,自下而上发力,将身子藏在敌人腋下,将敌人披起,正好一肘顶在软肋,一窝必伤。其余多为此类打法,斜步窄身,坐马打正。若遇相抗时,只要将身子一拧,取个背式,以手翻抽敌人头面,后撩一腿于要害,十打九中,人即可走。若主动时,便为胯尾打法,漏手拍裆。

    凤吟看中得不是这些阴险招式,而是这个不远不紧的距离,不必裹那么死,却又如门开半扇,一开即关,将敌陷入生死边缘。

    想着,这就用上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