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合大拳师_第八十六章 成龙成虎任方便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八十六章 成龙成虎任方便 (第1/2页)

    第八十六章成龙成虎任方便

    练武之人,豪爽大气,大碗喝酒,大口吃rou,吃饭也是风卷残云。一顿饭下来也没太多客套的,就是安排安排后边事情。大概意思就是戴老拳师那话,“发英雄帖,造声势,越大越好。”然后就是“多谢各位,多谢各位”,再之后就是隆重推出袁凤吟。

    实际在那个年代里,走镖的太多的,有的就几个人,推小车倒腾点小买卖,也很艰辛。所以说起来大多按线路并称,提有名号的镖局或者镖师,说是哪一路哪一路,而实际这些小号也确实也受大镖局照顾,都是同行,都有一套约束道德的正经规矩,也有一套更有人请的潜在规则。

    镖行也是个行业,有名声有威望的,也总是那么几个人,而在这几个人背后,又有一大拨默默无闻的兄弟在支持着。

    凤吟几次出手,在同行面前已经得到了认可,而且同舟共济,这路就很好走了,省去了很多枝节。瑞昌是个买卖字号,虽然瑞昌还有些名望,但镖局若为同名也不是很合适,经戴老镖师提议,不如改个响亮点的名字,凤吟听取建议,也就这么应下了。

    宴席上古有力有点忍不住,就问凤吟:“你跟青云镖局苏任达什么交情?”

    古有力实际名字叫古育黎,育黎是个地名,是他老家。“古大力”是他外号,但两个名字一合音,嘴皮子图个省事,通常都唤作古有力,算个尊称。

    古有力这么问还真把凤吟问住了,他根本就不知道什么苏任达,也不知道古有力怎么这么问。就说:“此人不知。”

    别说凤吟不知道,在座大多人都不知道。李太和道:“育黎兄,怎么出此一问?”

    古有力道:“方才我看袁小哥使过一路把计拳,这个拳在河北地面还是非常有名的,也是称得上‘神拳’二字的,其中传承怎么回事,我不是这一门知道的也不底细,但有一样,确实沧州吴钟发扬开来的,但就完善程度来看,应该创拳颇早。江湖规矩,你不说我不问,有艺就行。后来这拳主要在当地传授,名声在外,但传人保守。德州地面就有一位苏任达老兄,因地利之便,便慕名求教,但几次遭到冷遇。这位苏老兄在地面名声并不好,估计也是这个原因,所以这位苏老兄改邪归正,办了很多好事,当然也不单是为了学这拳。或者是因为那吴老前辈在德州住过,后辈传人感觉有个亲热,也或者这苏老兄确实经过了考研,反正怎么说吧,在罗疃一处姓李的传人后学里,摆求到一位裴老师。”

    老猫猴的拳是骗来的,接着,固有力就道出了这段往事。

    这位裴老师并非武林中人,世代行医,颇有盛名,名成后就迁往北平悬壶。裴大夫虽然不是武林中人,却也时常与武林中人来往,一来二往就认识了这位苏老兄。裴大夫大名裴喜庆,有个儿子叫裴秋实。这位裴秋实公子自幼随父习武学医,少有美名。

    这位裴秋实少爷实际学的拳并不能用,只是一路基础的架子,如果想实用,还得拆拳说手。他爹爹知道这个孩子好斗,就没给他拆招。但裴秋毕竟年少好动,也学着人家四下云游,好听人赞,追逐虚名。但即便如此,也是打人救人,折腾出些名头来。实际一个少年,有点叛逆,渴望做一番大事,但走的路并不远,就在沧州,德州,北京几处转悠,自然就遇上了苏任达。

    苏任达会来事,软硬兼攻,就跟这位裴秋实成了忘年哥们。苏任达是十多年前就成了名的人物,那功夫也不一般,正经功夫加江湖把戏,一般人到他手底下也得栽。他就想了个办法激这裴秋实,整日带着裴秋实吃喝玩乐,但决口不提拳与医。裴秋实一个孩子,生活来源全从他爹爹那支,虽然衣着光鲜,但囊肿羞涩,时间一久就有点不好意思。但出门时老爹有交代,也是老头子整日唠叨,每教拳必讲的一句:“咱家的拳姓藏,一定要藏住,不能教给别人。”

    终于有一天,这裴秋实就说了,“老哥,你这路拳虽然灵活,但太过小气,不适合长久,更不适合立家。”实际人家说得也对,确实如此,你还是个痞子的时间,跟作为一方人物的时间,不光那生活习惯要改,拳风也不能狡诈小气,这也正是苏任达欲求的。

    苏任达就讲了:“兄弟,我这拳也是正经师父传授,也是名拳正路。但我毕竟练习惯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