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骏兽倏忽踏九州 (第2/2页)
揉团捆拿,都是出路。交手的情形有很多,我守住一部分力量,发扬另一部分力量,虽然并未做到俱动俱到,但同样能以小动作,达到大作为。来,你我搭手试试。” 李太和就取了个右钻拳的式子,凤吟也照样取了一个,李太和道:“你试着将胳膊打开。” 凤吟使劲,却打不开,看似李太和松松静静,但那胳膊不知道如何就是打不开,而李太和轻轻松松就让小臂展开,将凤吟堵在外围。 李太和让回来,再给凤吟机会,凤吟看着李太和也只是展了小臂,并不见其他地方有作为,却又一次轻松打开。自己虽然没有全力想抵,却也用了些力气,听着李太和的劲儿就是缓缓而来,所以也不必加力了。 李太和又道:“手脚齐到?你再试着脚腿上半步,能上来吗?” 凤吟发现,李太和就这么一沾,微微含着顶,自己却上不得步子,因为此情此请,双脚踏实,稍有辗转,就会被李太和借了力,那拳头将如山洪暴发一般袭来,只能这么抵着。 李太和轻轻松松就将后腿提了起来,成金鸡独立之势,凤吟照样动他不得,凤吟若走了别的转化,只一点心念一动,李太和也能马上感觉得到,拳劲如水,随着又灌进一分。 李太和道:“你出不了手,上不了步,你还这么打人?我现在是不是可以落步击人了?” 凤吟道:“确实如此。” “呵呵呵呵”李太和收了身子,道:“小伎俩而已,你没看仔细。” 凤吟也感觉这一路虽然新奇,但不是没有办法应对,没有办法的,是凤吟做不到以同样的办法应对。
李太和道:“你一定感觉这是形意的架子,却是别家的劲,看似出手如钢锉,感受起来却不是出手如钢锉吧?”凤吟当然知道了,绝非形意,因为他接老刘的拳时,只要与老刘手臂相触,整个身子就感觉被老刘提了起来,就像在水中迎面又来了一道浪头一般。而这一浪打来,一起一落,这人就交代了,这是形意的翻浪劲。而李太和却松松柔柔,如影子又如一座棉花山压来。 李太和见凤吟神情依然感悟,道:“也确实是这样的,这就是借了太极的一掤。翻腕就打人。” 李太和道:“我若在这前提下动作起来,两手飞旋,你感觉当如何应对?” 凤吟沉吟难答。李太和道:“我见你方才走那一路拳,有此意思,所以特意点你。这又是借鉴了八卦之法。我要你感受学习的,却非这些。同样强调以柔克刚,如何才是柔。九曲连珠才是柔,一条绳子就是软?你可理解?” 凤吟想了下道:“手拽绳子,无论他松散还是坚韧,越紧越抓得牢;一把珠子在手,越劲反而越难抓拿。” 李太和道:“你果然有悟性。柔不是软,我虽取了各家之长,但走得却依然是横拳似弹,不过将原先精炼之气给宽容开来,但无论如何放,绝然不敢失其团聚之一气。” 凤吟道:“感谢师伯指点,弟子领受了。” 李太和道:“所以,我才取了这步行,用了这手法,又与三家不同。若与意对,你能对上哪一对?” 凤吟道:“舍精取宽容,必求一快。似书法之飞白,之云旋,之辗转,以及落笔前之心有灵犀,笔尖空晃。以气行笔,婉转自如,方能力透纸背,惊灵大气。也是潇洒而不失章法。” 实际凤吟也悟出了刚才为何使得自己打不开手臂那劲了,但感觉说开了就失了趣味,于是隐喻赞叹道:“麋鹿摆角,麒麟行空,骏兽倏忽踏九州。” 李太和道:“好啊!你果然有悟性,可惜我不能传授此法与你。凤吟,这路拳虽出自形意,却并非形意,可以这么用,但不要这么练,所以你不学也好,守其纯正。我也是见你正法纯厚,才教你这些。” 凤吟道:“感谢师伯,再问一句,方才那兵刃,是否也为这一路拳之延伸?” 李太和道:“海!我是又想让你继承这一路拳,又怕耽搁了你。确实是这样的,那兵刃权且唤作麟角刀,实际得了这拳的精髓,那刀多一枝,少一枝也无大碍了,不稀罕。” 后来,这位前辈后学之中果然出了一位顶立门户的人物,其人为武学奇才,深得此路拳法精髓。非但没有耽搁了自己,反而精益求精,又提别样而出,创象形拳术,此拳五法,为“飞云摇晃旋”。 只是那个“飞”字,很久以来,只能意会,难以描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