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五十五章 再起波澜 (第4/4页)
祖产,就这么让苏翎给瓜分给了别人,岂能心服? 苏翎笑着说道:“那他怎么说?” 袁应泰指了 ,示意两人再饮一杯,喝完,才说道:“那张旭儒倒]T那些宅院土地,说是已经在京城里落了户,想必张家在京里也是有些门路的。他说这镇江堡的家产,既然已经弃了,便也没再想要回来的。” 苏翎好奇道:“那他非要去镇江堡做什么?” 袁应泰收住笑,看着苏翎说道:“那张旭儒说,他自小便定了门亲事,因战乱,这有数年没有音讯了,如今是想回去寻访亲家的。若是找到了,便就接了京城去,以便完婚。” 苏翎越听越惊奇,这张家,镇江堡,还有京城数年没有音讯,这些连起来,怎么会不令其联想到陈家大小姐陈芷云退掉的那门亲事?不过,这未必也太巧了吧? 这么大一个辽东,仅镇江堡里姓张的也不止一户难说。再说,这自己还有十来天便要成亲了,这个节骨眼上,突然冒出个自小便定了亲的张旭儒,来寻访自家娘子?这这让苏翎怎么说?怎么问? 苏翎心中疑惑,面色上却为表露,他看了看袁应泰,见其也是看不透的样子,似乎并未将这个张旭儒与自己即将成亲两件事连在一起。况且,辽东经略袁应泰袁大人对陈家大小姐可只闻其名而已,其余的一无所知,更别说那退婚一事。 苏翎平静地问道:“回京城完婚?这辽东是说来便来,说走便走的么?” 袁应泰笑了笑,说道:“这若是旁人,当然不能。不过,此人倒是可以通融。” “为何?”苏翎不解,说道:“难道袁大人原本便认识?” 袁应泰摇摇头,说道:“不,我与那张旭儒也是头一次见,不过,此次那张旭儒手里,有两封信,是专门写给我的。一封是户部的何大人,一封,是吏部胡侍郎。信中倒是说了请我关照此人。” 苏翎对这个什么户部何大人、吏部胡侍郎倒是一无所知,见苏翎如此模样,袁应泰便笑着说:“这两位,我倒是熟悉,但也不算深交,只是在朝廷上,我们政见相差不多,往日倒是有相互联手、风议朝政的事情。既然写了信托付,这说不得也得关照一下。如今才到,放回去自然不可。但这请假完婚,还是可以考虑的。 ” 苏翎仍然不露声色,接着问道:“那这些人,袁大人想如何安置?” 袁应泰似乎这才被苏翎的话拉回正题,便看着苏翎,问道:“这次请你来,便是想一起说说,这设立府县之事。” “哦?”苏翎奇怪,反问道:“袁大人,此事我们不是早已说过数次,只待建奴被剿灭干净,再来办这件事么?难道袁大人想现在便就施行?” 袁应泰看着苏翎,稍停片刻,才点点头,说道:“此事我也还未思虑妥当,所以才请你来商议一下。” 这在辽东,以至在海西、东海一带改了大明朝的祖制,变卫所为府县,此事袁应泰已先后数次致书朝廷,但都没有回音。这在某一方面还是好事,毕竟朝廷没有回文驳斥,这便是有希望的意思。但这个前提,可是辽东平稳之后才能进行,否在战火燃烧起来,可是白白做了功夫。这改设府县,变动的可不是小部分,还牵扯到诸如钱粮、刑狱、府学等等一整套人手的设置。 单是设立一个县,所需人手可就不少,这区区三十二人如何能够?比如在一县的县衙中,必有四名正式品位的地方官员,这四位分别是:七品知县、正七品县丞、正八品主簿、正九品典史。这不过是官职上的设置,而一个县的人口有多有少,事务却是不会因人口而减少既定的职事。这另外还必须雇用大量的吏员来处理各项事务,大致上,这样的四名官员,至少还要十倍的吏元,还要雇请更多的差役。 虽说大明朝此刻官吏过多,这新设置的府县自然不会如此,但也会有个最低限幅。苏翎与袁应泰商议时,已经深入到具体要设置多少个府县这一步了。辽东都司倒是不麻烦,毕竟有现成的卫所疆界为准,这是最简单的一部。而按苏翎描述给袁应泰的远景来看,至少还要有三四倍辽东都司的疆域要进行改制。这会是多少个府县?这需要的人手,可不是区区三十二人能满足的。 也正是因此,即便在辽东,苏翎也暂时没有推出这一项必定会引出不少麻烦的举措。而此时,袁应泰为何要如此激进的急着走呢? 苏翎望着袁应泰,面色明显是疑惑之色。那袁应泰微微叹气,说道:“苏将军,或许是我多心了。” 苏翎更不解了,问道:“袁大人,还是说详尽些好,这般说法,我可是摸不到头绪。这如今辽东都是这幅模样了,难道还有什么难事不成?” 袁应泰想了想,说道:“这我也知道。此时便开始设立府县,当然还不到时机。只是苏将军说的那开疆拓土之功,我是太想见到了,恨不得眼下便就能亲眼目睹。” 这话里意思似乎是说袁应泰要见不到?这是为何? 苏翎紧盯着袁应泰,问道:“袁大人,为何会说这等言语?” 袁应泰微微摇头,想了想,说道:“这都是我胡想的,但愿不会见到。” 这又是见到什么?苏翎干脆也不再催,静等着袁应泰讲话说清楚。 袁应泰望了望苏翎,再次叹了口气,说道:“苏将军,这朝廷上的事情,往日我跟你提及,你都不愿多听。我也知道,这文官们彼此争斗的,不少都是空谈,自然不如将军这般做实事的。” “这几个月,朝廷上也来催过几次,让我们制定出收复辽东的策略。”袁应泰缓缓说道:“这些我倒没跟你多说,总之是向朝廷述明了辽东的详情,这收复之功,是急不得的。朝廷倒也没再多问。只是眼下” 袁应泰停顿了片刻,接着说道:“苏将军或许不知,我,还有辽东巡抚王化贞,在朝廷上,可都算是东林一脉之人。这党争” 袁应泰看了眼苏翎,说道:“具体的也便不多说了。上月,曾有那昔日同僚来信说,要联络同仁联名上书,要皇上再议朝中大案。按以往的前例,这必然会有一批官员会受到牵连。如今辽东,可是首要之事,这不,此番兵部又下了文,令我们定下收复沈阳之期。这不管如何回文,可都会授人把柄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