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东升_第六十一章 好事多磨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一章 好事多磨 (第2/4页)

赵毅成点点

    又一迟疑,小声问道:“大哥,这怕倒是不怕的,不将吴家挡了回去,万一吴家恼羞成怒,给咱们找麻烦,岂不多事?”

    苏翎摇摇头,说道:“毅成,按袁大人说的,那吴家不过求的是一个稳字,这也难为了,这稳字可比求盛要难得多。你想,就这件事,若吴家便起心报复,还能有那数十代的延传么?这结仇的事,我想吴家是不会做的。”

    赵毅成一想,也说道:“也是。能苦心积虑地作出这样的举止,又怎么去结仇?想必大不了不再来往便是。”

    苏翎却摇摇头说道:“不来往?这难说。毅成,今日午后我离开辽阳,你便去招待那吴九奎,想法子邀请吴家的人去打猎。类似的法子你自己多想想,就算不说亲事,这也能让吴家的人高高兴兴的走这一趟。咱们做得越大气,事情便越好办。这些事其实都是两全其美的,可不是我们求着谁。”

    赵毅成眼睛发亮,接连点头,说道:“明白了。难怪大哥说,就只是相亲而已,小事一桩。”

    “对,”苏翎笑着说道:“咱们今后还要做多少事?这世上可不止一个吴家。就这点事能乱了咱们的手脚?”

    正说到这里,就见何丹旭一路小跑着进到厅内,小声说道:“来了!来了!”

    这话说的不明白,是袁大人来了,还是吴家小姐来了?

    不过,没等苏翎、赵毅成询问,就见袁应泰一脚跨进厅来,抬头一看苏翎、赵毅成,这脸上立时便是一阵尴尬之色。显然,吴家小姐没有来。这也不知是不好意思这么随随便便就见一个陌生男子,还是压根儿就不同意这件亲事。当然,这也不知袁大人是如何说的。

    见袁应泰的面色,苏翎、赵毅成相视一笑,苏翎便开口说道:“袁大人,这个不妨,来日方长,此时不见,也无碍。”

    袁应泰绷着脸坐下,伸手端茶,却是凉的,那何丹旭连忙给续上。

    苏翎笑着说道:“袁大人,这事便放一放,咱们说这第二件事。”

    “好,”袁应泰如释重负,说道:“请将军说吧。”

    苏翎稍稍挪动了下身子,说道:“这事也与设置府县有关。”

    袁应泰一听,立即振作精神,说道:“前日还未说完,此时还早,倒是在议一议的好。”

    苏翎点点头,说道:“这事还得袁大人给皇上写一份奏书,这文字上的事情只有仰仗袁大人了。”

    “请苏将军详述。”袁应泰说道。

    苏翎便说道:“我这里准备了一千斤人参,东珠十二颗,上好貂皮一百张,鹿皮一百张,还有一张虎皮,都是上等货色,请袁大人派人送往京城,就说是海西、东海一带的女真部族的贡物。”

    袁应泰瞧着苏翎,心里琢磨着,说道:“苏将军的意思,是指这海西、东海一带女真部族归附朝廷的诚意?”

    “正是。”苏翎点点头,说道:“袁大人,以往这些部族大都是自己派人往京城朝贡,这回,要形成一个规矩,这种事不会再有了,以后任何事情,都以辽东都司的名义进呈朝廷。”

    袁应泰想了想,说道:“苏将军是担心日后辽东平定了,朝廷还会按旧例处置?”

    苏翎点点头,说道:“也有这个意思。朝廷上可是人多,难说现在有没有人考虑到日后的安排,这先走一步,也是应该的。”

    袁应泰试探着问道:“那我在奏书中将设置府县之事,再提一次?”

    苏翎想了想,摇摇头,说道:“不,袁大人,这会儿还不到时机。袁大人只要强调是海西、东海部族进呈的便可。以后,每隔几月,便送一批过去。这慢慢的习惯了,也才好说事情。”

    “好。”袁应泰一口答应,说道:“今日我便写。”

    “不忙。”苏翎笑着说道:“明日,我会派人送来一份名册,袁大人便随意分一分便可,那清单也附在后面。总之,要表明那些部族,已经在辽东都司的管辖之下。”

    “好。”袁应泰点头答应。

    “另外,”苏翎又接着说道:“袁大人在奏书中再提一下,请朝廷采买一些耕牛,运到辽东来。不,就说是海西的那些部族农耕之用。”

    袁应泰皱了皱眉头,摇头说道:“这耕牛买倒是不难,但这运到辽东,途中可是要损失不少。”

    苏翎说道:“能运多少,便运多少吧。请袁大人在奏书中说明,这些耕牛的费用,都由海西、东海一带的部族用人参、毛皮来换,若是朝廷不要人参等山货,只要银子,我们可以让那些商人筹集一些。这一点请袁大人务必注明,免得提起花银子的事,便一拖再拖。这不需朝廷花银子的事,想必要做得快一些。最好在春耕时便能运到。”

    袁应泰想了想,说道:“只要有银子,倒是不愁。不过,这下,那帮贪官役可又能捞不少银子了。”

    苏翎笑了笑,说道:“我本想让那些商人去办这事,不过,这耕牛一般农家是不得卖的,商人做事毕竟有限,我担心会误了农时。这朝廷倒是可以从各府县采买,只要银子给足了,倒也不怕那些人贪。”

    袁应泰说道:“银子的事,怕是朝廷拿不出多余的银子来,如今光是给辽东的粮饷,也才缓过了口气。”

    苏翎说道:“这回给朝廷送去的人参、毛皮,便是要朝廷知道,这海西、东海一带,也不算是鸡肋,这能换银子的山货还是不少。以往,这些山货可都被那些边将、蠢官给收刮了,欺上瞒下的事怕也没少做。难说这些实情,朝廷上到底知道多少。”

    袁应泰摇摇头,说道:“苏将军难道不知?这些商货可不是朝廷所关注的,只有粮、布等朝廷岁赋才是重中之重。”

    苏翎笑着说道:“袁大人,这不是说京城里有内市么?”

    “苏将军是说”袁应泰迟疑地问道。

    “这回只是个引子。”苏翎说道:“不瞒袁大人,这些山货,几年前便开始运往关内售卖,可都是紧俏商货。单是那人参,往年十两一斤,在关内可是数倍之利。这回倒并非要朝廷去做这商贾之事,只是想让朝廷明白,这海西、东海一带,是能够不花朝廷银子而再回大明版图的。算是为以后做个序吧。”

    袁应泰只是微微点头,在心里琢磨着该如何措辞,才能将苏翎所说的意思表述清楚。

    苏翎见状,看了看赵毅成,然后将目光又回到袁应泰身上,说道:“袁大人,前日所说的党争一事,我回去后也想过一些。这为了稳妥起见,我还准备了五百斤人参,两万两银子,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