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东升_第七十七章 外围杀戮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七章 外围杀戮 (第2/4页)

鉴于苏翎所要求的大规

    战法,术虎与余彦泽等人商议后,决定只调派一万五T7集结。事实上千山堡、宽甸招募的民夫,那运的粮食大多是为术虎这部人马所预备的。但令术虎哭笑不得的是,这一万五千部族战士倒是按时抵达了,不过,随后几日,那些部族子弟,尤其是那些在武官学院受训过的部族子弟们,又纷纷带着更多的人马赶到。这到了约定的日子时,术虎一部整整有三万五千人马,且个个都是惯于山中狩猎、作战的勇士。

    这倒不能怪那些部族族长们不尊号令,再说,这只见不听军令不来的,哪儿有争着要打仗的呢?术虎不得不再三调整战略部署,原本由术虎所部负责的北面战场,一再加宽,最终形成宽达两百多里的横线,一旦袭扰之战开始,那些关于山林的部族勇士们,将在这两百多里地的山中同时向前推进,要将沿途所有的女真牛录、村寨,一个个的清除掉。这种打法,术虎所部可是最拿手的,且上次也算是实战过这种数万人的配合。术虎最终与余彦泽一部一万二千人汇集到赫图阿拉的人马,也有一万人左右。

    至于在辽阳一带,人们只见城外大营中开始演练不同于往日的战阵,倒不算有什么变化。唯一有看头的,是汤南凯的火器营,每日都增多了火炮燃放的次数,且不断有上百门火炮依次燃放的场面出现。而那往常搭建起来的炮靶,倒是重新加固修筑了几日,但在第一次火炮齐放的演练中,便被轰塌了。辽东总兵官苏翎亲自带队上前查验,据说对此非常满意。除此之外,辽阳城依旧是商旅不断,人来人往,普通百姓根本察觉不到战事即将开始。

    黑山城的胡秋青所部,在接到苏翎的密信之后,便与驻守在广宁一带的辽东巡抚王化贞联系上了,当然,此时的辽东巡抚王化贞已经得到了过年的分红,足足八千两银子,且辽东经略袁应泰的密信也已摆在王化贞的案前,事情倒只有一件,且毫不费事。胡秋青便派出人手,自广宁一带运走一万五千石粮草,源源不断地向北行进。

    随后,胡秋青又带队北上,前往喀尔喀部蒙古,与喀什克图汇合,将苏翎布置的战略交待清楚,喀尔喀蒙古骑兵也便立即开始备战,并前往接应那八千石粮草。胡秋青顺带着请宰赛等喀尔喀蒙古领们,帮着从其余蒙古各部收买牛羊,有多少要多少。这是为辽东的春耕预备的,真要说用的话,数万头也是能用上的。

    到正月二十五日时,胡秋青的蒙古骑兵与喀什克图的骑兵一起,将向沈阳、开原、铁岭方向的边境全数封死,只许自沈阳方向的人出来,却不许放进一人一骑。

    唯一的例外,是五六十人的一队商队,自沈阳西边,缓缓进入八旗的巡视线路。这队商队,打头的几人,是几位山西口音的商人,其余的,倒以蒙古人居多。这骡马上驮的,只有五六十粮食,其余的都是布匹等商货。这队人马在进入沈阳境内不久,便被八旗兵截获。自然,在李永芳、赵毅成等人的精心谋划下,这队商队是有惊无险地完成了使命。八旗兵领也不许他们进城,但在那几名山西口音商人的一番说辞下,倒也没白抢了商货,反而给了远远出商货价值的金银,便放了他们。自然,约定是再过半月,会运送更多的粮食过来。

    这如何骗过的,倒也不必多说。这不过是自外的安排,在沈阳城内,以至于驻守沈阳的八旗兵内部,以及仍然留在沈阳的一部分明军降兵之中,均有李永芳的属下打入。当初趁乱的一些安置,到此时方才有了用处。这不得不说是李永芳的能耐,苏翎对使用李永芳,初时虽不完全放心,但给了巨额银子,这如何用却是完全放手给李永芳去做。

    那李永芳当初为努尔哈赤效力时,这唯一的用处可是心知肚明,花的功夫也是不少,如今为苏翎所用,这便更加卖力。那些得到重赏的属下,原本便是混迹于建奴与沈阳、辽阳之间,这道路十分熟悉,再加上努尔哈赤麾下可也不是铁板一块,做起事来,可算是游刃有余了。

    努尔哈赤麾下官兵、女真诸申阿哈,本就是各处聚集而来,这多年征战之下,威名远震,慑服军民自然不在话下,可如今既然卧床不起,八旗旗主又各自纷争不断,这内部可就开始自裂。李永芳的属下不过是稍稍点拨,或是添油加醋、利诱,当然也少不了威逼、挑拨离间等等见不得光的手段,这拉拢的兵、民,可也就如见增多。

    若不然,这如何能出入自如,送出消息的?另外,在沈阳城内,这降兵、八旗等官兵里,低级武官可也有暗中表示要投诚、立功的。此时,光李永芳手里的名册,可也是写满了数十页的纸。

    这番准备,在外表看来,辽东都司各地,可没什么兵马调动的迹象。实际上多数辽东百姓,都不知道辽东总兵官苏翎,即将动一场歼灭努尔哈赤的战斗。这大半年来,存储于各部的粮草、军需早已备足,几乎不需要额外调派,而以苏翎这番打法,在辽阳这边的兵马可要等在一些日子才会出动。而术虎所部的大规模调动,这边可是遥不可及,根本没人知道。

    辽东经略袁应泰,足足用了三日的功夫,才写出了长达万言的奏书,并用快马加急送往京城。当然,当这道奏书经阁臣之手,再递到年轻的天启皇帝手里时,已经是正月的最后一日了。

    “二月初一,大军出征”

    这开篇不依常式的一句,不管是兵部官员,还是阁臣看了,都无心责怪袁应泰的失礼,甚至连那天启皇帝,也丝毫没有意识到。这令大明朝丢尽了脸面的辽东战事,这花费了上千万银子的辽东军事,如今终于看到了曙光,那笑意,可是满朝文官都出奇的一致,当然,那有些找茬的御史、给事中等等言官,此时也大多张张嘴,最后又咽了回去。

    这墙倒众人推,好事嘛,自然凑趣的就更多了。不管那些文官怀着什么样的心思,就算是阴暗些,等着看袁应泰再次兵败,好借机再“挥”一下笔刀的威力的人,也不得不先推上一把再说。当然,袁应泰苦读多年,经科举而入仕,这笔上的功夫那是谁也挑不出什么毛病,更别说这字里行间、前后照应等等技巧,将辽事可望一战而定的效果阐述得无以伦比。这文后的用意嘛,可是件件都与战事相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