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金牌状元公之制举登科 (第2/2页)
然了。如你所言。他有着与年龄不相符地稳重成熟据朕看来。他有一点跟你这老东西很是相似。呵呵。 高力士眉头一跳。老奴愚钝。不知皇上这话从何说起 呵呵。此子生性谨慎。行事谋而后动。从无少年人地冲动。这一点跟你这老东西何其相似乃尔不过。好则好矣。却少了几分少年人地血性。李隆基突然叹了一口气。可惜朕地儿子中没有一个如萧睿这般沉稳 高力士躬身下去,皇上,老奴得皇上宠爱,所以不得不谨慎行事,日日三省吾身,生怕因为行事不当而误了皇上的大事至于这萧睿,老奴也觉得有些诧异,他才多大年龄 罢了,力士,你亲自去一趟萧家,替朕问问萧睿,他这葫芦里卖得到底是什么药,朕好奇地紧。李隆基摆了摆手,高力士赶紧躬身领命而去。 高力士并没有带着多少随从,而是微服出宫,只带了一个小太监便登上了萧家的门槛。萧睿一听高力士这个名字,心里着实吃了一惊。在唐朝地历史上,高力士可是一个大大的名人,别看他是一个太监,但其影响力却越了任何大唐权贵,直追隐居烟罗谷中的玉真。 李隆基为藩王时,力士倾心附结,参与宫廷政变立功。后李隆基即位,力士深得信任,擢右监门卫将军,知内侍省事,累授骠骑大将军,封渤海郡公。力士常宿禁中,四方进奏文表,必先过目,小事便自行裁决。李隆基曾经当众说过,力士当上,朕寝乃安。 萧睿迎了出来,打量了高力士一眼,见他面向清秀身材瘦削,面上浮着温和的笑容,毫无位高权重那咄咄逼人的气势,不由心里暗暗一叹,此人绝不简单,他能在李隆基身边当红数十年而不倒,就是一个例证。
更让萧睿感到好奇的是,高力士大肆收取满朝文武的行贿,据说动辄就十万钱。可这样一个贪婪敛财的大太监,却始终没有传出恶名来,也当真是咄咄怪事了。 大将军光临寒舍,学生荣幸之至。萧睿笑了笑,躬身下去。 听萧睿自称学生,高力士清秀的脸上闪过一丝奇光,但他却还是温和地一笑,伸手扶起了萧睿,状圆公如此大礼,力士如何担当得起某奉旨出宫,前来问状圆公一句话。 大将军请讲。萧睿一怔。心道是什么话这么重要,这皇帝竟然把高力士派来了。 皇上口谕高力士将李隆基的原话复述了一遍,然后静静地站在那里,微微有些凛然地目光深深地投射在他地身上。 这个萧睿苦笑一声,这也值得皇上垂问萧睿汗颜 顿了顿,萧睿定了定神,淡淡道,回皇上的话。萧睿目下是皇上地门生,将来还要做天子的臣子,为皇上分忧为朝廷出力为百姓做点实事,仅此而已。 萧睿这话无疑是表明了自己地态度,他绝不会参与到诸皇子争权夺利的纷争漩涡中去。高力士闻言半响无语,眼中渐渐闪出一丝赞许之色,心里暗暗惊叹:好一个心思深沉高瞻远瞩的少年 高力士笑了笑,如此甚好,某就回宫去将状圆公的话回报给皇上。 高力士回身行了几步,见萧睿神色沉稳地将自己送了出来,不由奇道,某经常奉旨出入长安城的权贵府邸,但从来没有一次空手而回的,状圆公难道不对某有些表示 高力士是很好奇。他不管是到谁的府上去,从来都不会空手而归,对于这个呼风唤雨的宫里大人物,谁敢得罪,又有谁不竭力巴结这在长安城里早已不是什么秘密,可这少年却竟然毫无表示,这不能不让高力士难以遮掩心中的疑惑:自己的权势地位摆在那里,对于这个初入仕途的少年来说,无疑是一个大大的靠山,而听说他着实富有,怎么会对自己毫无孝敬之意难道,是他背靠玉真,不把自己放在眼里 明目张胆的索贿让高力士这样轻飘飘地说出口来,倒真是变了味道。萧睿呵呵一笑,大将军并非贪婪爱财之人,萧睿岂敢用那些庸俗的黄白之物去亵渎大将军 呃高力士一惊,霍然转过身来,好奇地打量着萧睿,状圆公此话倒是令某费解得紧呢。这长安城里谁人不知,某家财巨万富过王侯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