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缘儒仙_第八章 萧条古县无完瓦,戚沥寒云滞早梅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章 萧条古县无完瓦,戚沥寒云滞早梅 (第2/3页)

百废待兴,以人为本!”

    没多久,他准备提审倭寇,郑龙却跑进来道:“大人,倭人撞墙死了!”

    叶昊天一阵着恼,说道:“拖出去烧了!”

    当天夜里,他就在县衙内宅住下。内宅也破漏不堪,只有几间房子还算完整。

    兰儿找到了一只锅,又找到几斤米,就在厨房里淘了米做起饭来。

    叶昊天闲来无事在灶前烧火陪她。

    屋里没有灯,好在叶昊天已经不需要灯,兰儿更不需要。不过当灶底的火苗窜出来的时候,屋子里还是充满了光亮,在这冷冷清清的县衙里显得格外温暖。

    两天以后,大批粮食从附近各县运来。叶昊天吩咐大家将粮食摆在县衙大门外,然后提笔写了张告示:“即曰起,凡入城定居者每人可领粮百斤,截止到五万人;协助筑城者,每人每月银三两。”并让大家广为张贴,贴到各个乡镇,让周围的百姓都知道。

    大家见了告示无不目瞪口呆:“这要多少银子?”

    王吉皱着眉头算了算:“县城要修筑完毕,至少需要两千人,六个月才能完成,单此一项就要四万两银子,再加上分发粮食,一百斤需银一两二钱,五万人就是六万两银子。县里钱粮空空,不知大人有何良策”

    叶昊天取出五十万两银票递给他,道:“交给你全权负责。这是我祖上留下的银子,此番就用在这里了。但我不喜张扬,大家只说是朝廷的拨款。”

    几个人都伸长了舌头:“难道说老爷是财神爷?”

    王吉接银票心中感慨,暗道:“再有钱也没人这样花!从来没见过这样做官的,这年头,哪个当官的不是只进不出,进少了还不行呢。”

    见了告示,百姓开始时半信半疑,有几个人过来察看,结果竟然是真的,每个人扛了百斤粮食回去。回去后奔走相告,接着满城百姓都来了。第二天附近山上的人也下来了。王吉一直安排人员出去采购粮食,运粮的车子增加到几百辆。随后几天附近各乡也有一些人赶过来。十天以后,县城人口迅速增加到五万,原来空空的房子现在塞得满满的。

    ※※※

    县城的人气已经有了。有了粮食,短期内的生活不用艹心。叶昊天现在想的是如何筑城。他现在的实力杀几个倭寇固然没问题,但不能解决根本。他必须给本县百姓留下保障,一道坚固的城墙就是很好的保障。

    王吉已经召集了两千人,就等他下令开工了。

    他却吩咐等等,令所有人上山采石,又派大批人员建窑烧砖。

    他自己则围着原来的城墙走了一圈,发现城墙矮小,厚度不够,而且残缺不全,已经没有修补价值。除了西面一段紧靠金溪还可以借用,其余都要推da重建了。

    他花了一天的时间勘查地形,发现县城可以适当扩大一点,城北靠山而立,城东扩至银溪,西面借用原来的城墙,南面向外扩展一里,东南西北各设一个城门,门上建城楼,各门道内设闸门,门外有瓮城,沿城墙建有供作战用的敌楼十座,供射箭用的雉堞一千个,城墙高一丈五尺,厚八尺。城外有护城河环绕,各城门外设吊桥。

    王吉看了草图倒吸一口凉气,道:“这工程太大了!什么时候能完工?我看不如把原来的城墙修补一下算了。”

    叶昊天摇摇头:“千年大业,不能马虎。如果照我画的图形修筑,至少可保本县数百年安宁。”

    王吉问道:“城墙主体用何结构?”

    叶昊天道:“外用青砖,内填方石,非常坚固,京城就是这么造的。”然后让王吉吩咐下去,先做准备。

    第一步是采石。附近山上石头很多,但开采不易,搬运更加困难。一天下来,才采了不到百方。叶昊天觉得这样太慢了,于是吩咐下去:“采石五方并搬运到位者额外赏银一两”。这下众人争先恐后,城里人几乎全部出动了,漫山遍野都是去采石头的人。果然石头的供应快了一些。

    第二步是烧砖。千余人在城的东南西北四个方位连续建了十个大窑,在有经验的师傅指点下曰夜烧制。每块青砖长三尺,宽两尺,厚两尺。

    第三步是伐木,山上树木极多,伐木比采石容易,所以这点倒不用担心。尤其听说“伐木六方赏银一两”,大家都干得热火朝天。

    三天以后第一批青砖出炉。叶昊天亲自指挥大家筑城。他要求城墙特别是外墙,从上到下修得笔直,不能有一丝突出的地方。不合格的地方要推da重来。

    他还专门组织了一大群老人妇女煮饭烧水,凡是参加筑城者全部免费用餐。

    全城几万人共同努力,齐心筑城。

    石料,木材和青砖源源不断的供上来,这城倒是修的很快。四个月后,就在腊月二十八,城墙终于筑成了!

    叶昊天宣布所有人员回家休息,好好过年,正月十八继续开工,开挖护城河。

    看着厚厚的城墙,每个人都很激动,满城响起了鞭炮声。是啊,几个月的血汗终于成功了。这样的城墙,如果没有火炮,几百年也不会攻破。众人都觉得心里很踏实,这样的年过得才有些意思,来年也有个盼头。要不然兵荒马乱,谁有过年的好心情?

    除夕之夜,不绝的鞭炮声渐渐平息下来,叶昊天跟兰儿坐在窗前,屋子里没有点灯。两个人透过窗子数着满天的星星,兰儿幽幽的道:“真有点想家,不知道爹娘怎么样了?”

    叶昊天感叹道:“是啊,那天见你父亲,他真的很伤心,老泪纵横……”说到这里,他忽然提议道:“反正这十几天没事,我带你回家一趟!顺便到长安走一遭,取点银子来。年后恐怕要有大开销。”

    兰儿拍手叫好,美丽的脸颊上满是兴奋的神色。

    叶昊天说了就做,一提真气穿窗而出,运起列子心法,一口气御风飞行两百里,才觉得气机不畅,停下来歇息片刻。很明显,几个月的工夫他的功力又增加了不少。过了一会儿,他将龟镜握在手中再度腾空而起,一边飞一边察看有没有危险。如此几个起落,一个时辰后他已经抵达京城。

    兰儿站在自家门前,心里非常激动,真想拍门大喊:“我回来了,你们出来啊!”然而她喊不出,因为那样一定会吓坏家人。

    她跟着叶昊天飘身而入,来到父母休息的房间窗外。屋子里静悄悄的,父母都睡着了。她一个人飘进去,发现虽然只是几个月,父母明显憔悴了很多。

    退出房间,她来到父亲的书房里,找到笔墨,想留下几句话,然而泪光盈盈,握笔良久不知道写什么。叶昊天取出两颗自己炼制的补中益气丹,道:“这个留给你父母,服用以后可以延年益寿。不愁将来没有相见之期。”

    兰儿接过去,美丽的大眼睛满是泪水,对着叶昊天笑了笑,然后落笔写了几行字:“爹娘在上,兰儿不孝,累你们伤心了。今有灵丹两颗献上,祝你们身体康健,寿比南山。千万保重,兰儿叩首。”写完连同丹药放在书桌上。

    然后她站起身来,四处寻找以前见过的那块红色的玉石,找了一会儿没有找到,有点疑惑地道:“放哪儿了呢我有七八年没见了,还真不好找。”

    叶昊天将真气凝聚到胸前的通灵宝玉,宝玉凉凉的没有反应,于是道:“不在屋内。”

    兰儿很失望。

    叶昊天道:“或许在府里别的地方,我们找找看。”他加强真气贯注于通灵宝玉,宝玉很快有了一丝感觉,循着宝玉指引的方向走过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