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凉山旧事_高山夹生饭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高山夹生饭 (第1/2页)

    有一次,三个年青汉族干部,相约到县城粮站里去转粮食关系。

    从他们那个彝族公社,赶到县城,差不多要翻山越岭地走上整整两天。

    这条山路荒蛮幽僻,人烟稀少,要赶往县城,必须在荒野山林间露宿一晚,第二天接着赶路。

    在深山彝族地区赶远路,夜晚露宿于山林野地岩崖洞xue里,是很常见的。

    几个年青人胆子大,火气旺,才不怕茫茫山林里那些凶恶野兽呢。

    所以他们背着行囊粮食,挎着杆旧式老火铳,有说有笑地上路了。

    他们沿着条崎岖山路,在群山密林里,翻山越岭地赶了整整一天。

    傍晚时,他们来到片地势开阔的峰岭上,感觉人也走累了,肚子也饿了,时间也不早了,便准备在这里露宿过夜。

    这里是高山草甸,没有森林,灌木长得大都就脚膝高,野草稀稀疏疏的,看着连野兔都很难隐藏起来。

    在这种地方随便烧起塘熊熊篝火,那些野兽便不敢随意靠近了。

    这里好像经常有彝族人露宿打尖,地面残留着好几塘篝火,旁边还有些没烧完的干枝柴。

    三个小伙子觉得这里露宿不错,于是选了片空地,放下行囊粮食,准备做晚饭吃。

    不远处坡岭下有条溪涧,一个人便拎着皮囊去盛水;不远处沟谷里,长着片稀疏森林,另外两个人便提着斧头去砍树。

    很快那小伙子便背着水囊,装盛着满满的一大袋泉水上来了。

    另外两位小伙子,也很吃力地拖着根小腿般粗的新鲜松树过来了。

    他们将松树砍成枝柴,架在火塘里,添着枯枝野草,烧起塘熊熊篝火来。

    然后他们架起漆黑铁锅,淘过米,倒进去,开始柴烟袅袅地焖着米饭。

    三个小伙子分到山里工作,每天都得自己做饭吃,现在做饭炒菜的手艺,都快赶上个家庭主妇了。

    虽然他们厨艺还不怎么好,但焖锅米饭,随便炒两个菜,还不是不成问题的。

    那天傍晚他们按着常规淘好米,掺好水,便掌握着火候,慢条斯理地焖起米饭来。

    很快锅里那些水便滚沸着烧开了;很快锅里便飘出饭香焦糊味来了。

    他们看着饭就快要焖好了,赶紧撤掉柴火,打算用剩余柴炭将水汽焖干。

    他们赶了整整一天山路,肚子实在饿得慌,哪还有心思做菜啊。

    所以他们随便抓些豆瓣酸菜出来,放在岩石上,迫不及待地准备要舀饭吃了。

    谁知他们揭开热气蒸腾的铁锅盖,却发现里面竟然是锅夹生饭。

    那些白米饭,生得像米粒石子似的,连嚼着都硌牙齿,还怎么吃啊?

    于是他们彼此埋怨着,说肯定是刚才水掺少了,柴火烧大了。

    然而这锅水,平时就是掺那么多的;这塘柴火,他们烧得并不算大嘛。

    所以彼此埋怨着争论了一番之后,他们只好再掺些水进去,想继续再焖会儿。

    谁知这次把水焖干,把水汽蒸完后,锅里那些米饭,还是生得跟石子似的。

    几个人实在搞不懂是怎么回事,只好硬着头皮将就着,想凑合着随便吃几口。

    可那些饭,外表焦糊,里面硬得碎米粒似的,嚼起来都费劲儿,哪吃得下去啊?

    实在没办法,他们只好把碗里那些饭倒进锅里,然后全部倒到旁边荒草堆里。

    他们肚子实在太饿,实在没心思、没时间继续再去焖煮第二锅饭。

    于是他们捧出堆新洋芋,全部倒进熊熊火塘里,准备烧洋芋吃。

    火塘里柴旺火烈烟子大,洋芋倒进没多久便烧熟了,可以吃了。

    于是他们就豆瓣酸菜,狼吞虎咽地啃了几块烧洋芋,肚子差不多饱了。

    ——山里彝族人出门赶远路,几乎都是在野地里烧着洋芋当饭吃的。

    之后夜幕降临,他们便顶着满天繁星,垫着野草松毛,裹着被子,疲惫不堪地躺在火塘旁边睡觉了。

    第二天醒过来,他们依然懒得做饭,随便烧了堆洋芋当早饭吃。

    吃完早饭,他们收拾好行囊粮食,用土堙灭掉篝火,行色匆匆地上路了。

    那天他们带着几块烧洋芋作干粮,沿着逶迤山路,走了整整一天。

    太阳都快落山了,他们才终于疲惫不堪蓬头垢面满身汗渍地赶到县城里。

    他们拿着证明介绍信,到招待所开好房间,放好行囊,便赶到伙食堂去吃饭。

    那天伙食堂里没几个食客,他们点完菜,交过粮票,伙堂师傅便很快将饭菜热气蒸腾地端送过来了。

    他们看着满桌饭菜,两眼放光,就像群饕餮饿鬼,抢过筷子,便狼吞虎咽地刨食起来。

    起初他们都忙着埋头吃饭,连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