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62章父王交出西蜀,坏蛋你得有点表示 (第4/4页)
#################### 南京。皇帝行宫。 “没想到,朕和父皇,征了6次西蜀,那清,却如探囊取物般,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西蜀,连吐蕃都臣服了”广庆皇帝冲陈宣华苦笑道。他现在,已经没什么人,可以倾诉衷肠了。 其实,也许是命运刻意安排,也许是命运跟广庆皇帝开的玩笑,正是有了之前央军6征西蜀,西蜀才一蹶不振,最后只能选择不战而降。 可以说,是广庆皇帝自己,为清做了嫁衣,如果没有清出现,牵制了央军,只要再有一次南征,相信西蜀也挡不住央军的进攻。 “皇上不要气馁,咱们不是还有长江天险,还有半壁江山吗”陈宣华咳嗽一声,柔声安慰道。自从一路颠簸到了南京,她就感觉的自己的身体,每况愈下,只是怕广庆皇帝担心,一直没有告诉他罢了。 “长江天险又如何,恐怕也守不了几日了,朕也没有时间从头再来,这当王子,当皇帝,有时候,真的很危险啊”广庆皇帝叹道,悔之晚矣 “不管如何,皇上至少还有臣妾,臣妾永远忠于皇上”陈宣华眼含泪道。 #################### 襄樊那边,6月,刘成裕、月牙儿、张良率领的21万八旗军,也兵不血刃,就拿下了湖北全境。 为何如此顺利因为刘成裕他们的军,多了两个人。 谁啊诸葛和黄月英 湖北郡的郡守黄承彦,见到女儿黄月英和女婿诸葛,就主动献出了湖北郡,说老实话,诸葛把人家女儿娶回去8年,这还是第一次拜见岳父大人 这样,广庆皇帝自认为固若金汤的长江天堑,很快,就形同虚设。 刘成裕、月牙儿、张良,没有马上顺长江而下,进攻南京城,而是率22万大军,横扫江南诸郡。 7月,以镶黄旗为主力,占领湖南郡。 此时,赵铭科已经是湖南郡的郡守,率2万湖南郡兵,进行了激烈抵抗,最后见寡不敌众,这才率少数随从撤往南京。 8月,以镶黑旗为主力,占领广东郡。 广东郡目前的郡守为王青栋,虽然他父亲王行满投降了清,但并没有影响他对广庆皇帝的忠诚,也是率2万郡兵,抵抗到最后才无奈带着两名4级高阶死士撤往南京。 9月,以正黄旗为主力,占领江西郡,江西郡的郡守,也就是张妃的叔叔、张须果的弟弟兵败自杀。 后面几个月,这一路22万大军,就全部由刘成裕和张良率领了,蒙古大汗铁蒙哥月牙儿骑不了马了,因为,她怀孕了 10月,以正蓝旗为主力,占领福建郡。 11月,以镶黄旗为主力,占领浙江郡。 浙江郡是司马化及兼任郡守,司马化及当然不想拱手让出浙江郡,率2万郡兵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也是八旗军突破长江沿线后,遇到的最激烈抵抗,好在镶黄旗善于攻城,血战8日后,这才攻陷杭州城,司马化及在4名司马家4级高阶死士的护卫下,逃出浙江郡,返回南京。 清大军所到之处,除了湖南郡、广东郡、浙江郡三郡外,其余各郡望者披靡,部分忠于广庆皇帝的大臣、将领,手兵力不多,而且是临时招募的新兵,既无战力,又无誓死的决心,无从抵抗,只能纷纷撤往江苏郡 清解决了西蜀和吐蕃的问题,安乐公主和雪山仙子就一同回归帝都洛阳,清则和太平公主率25万大军,解决西南其他各郡。 9月,镶蓝旗和西南军联手攻占重庆郡、正白旗攻占云南郡。 10月,正黑旗攻占贵州郡,清亲率禁军、吐蕃军,攻占广西郡。贵州郡的郡守,就是司马化及那个小舅子杨国忠,已经是4级高阶修为,城破后死于乱军之,他三年前在广西郡惹了那么大的乱子,导致10万安南国大军入侵广西郡和广东郡,事后司马述虽然帮他擦干净了屁股,但还是感觉不放心,于是把他调离广西郡,平调到贵州郡当了郡守,天恢恢疏而不漏,最后还是落得个身死的下场,得到消息后,重庆、贵州、广西三郡百姓拍手称快,放了三天鞭炮。 值得一提的是,云南郡、贵州郡、重庆郡三郡在攻陷过程,得到了位于这三省的袍哥会大力协助,特别是在攻占重庆郡时,那位当年被安乐公主救助的袍哥会九当家,亲自率百名袍哥从内部打开城门,接应大军进城,而九当家则阵亡在城门口。 至此,广庆皇帝逃亡江南后,临时招募和拼凑出来的20万郡兵,全部烟消云散 在攻占云南郡的过程,出现了一个小小的插曲,云南郡南面的暹罗国,以为清的大军要进攻暹罗国,遂派出10万大军陈兵边界,而且用200头大象组成了一支骇人的象兵,一开始真吓了清一跳,后来在正白旗八旗箭阵的狂轰滥炸之下,10万安南国大军立时作鸟兽散,并很快送来了降表,愿意成为大汉帝国的附属国。 而云南郡的郡守,也就是尹妃的父亲兵败后逃亡暹罗国,最后被暹罗国国王所杀。 作者的话:现实历史的吐蕃公元618年842年是由古代藏族在青藏高原建立的政权,自囊日论赞至朗达玛延续两百多年。 吐蕃王朝是西藏历史上第一个有明确史料记载的政权,松赞干布被认为是实际立国者。青藏高原各部在吐蕃王朝的统一下凝聚成强大势力,逐渐走出封闭的内陆高原,使得古代藏族社会第一次出现勃勃生机。原本各自为政、分散孤立发展的局面被改变,通过制度、法律、驿站等建设,各个小邦政权和部落联盟得到整合。由于内部人口流动,社会交往面扩大,推动了藏地语言及整个化层面上的相互沟通,实现了青藏高原化上的整合与壮大。 吐蕃王朝崩溃后,宋朝、元朝和明朝初年的汉史籍仍泛称青藏高原及当地人民为“吐蕃”或“西蕃”。 从唐高祖武德六年623年至唐亡907年,唐朝在河西、陇右、关今甘肃、青海、陕西一带和西域今新疆、亚一带等地区为保卫边防与对西域的控制,和吐蕃进行的长期作战。手机请访问: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