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章 悲伤从这里开始 (第1/2页)
巅峰更进一步,就是悬崖。 和大人一生大起大落,如果非要用一座山来形容的话,我想应该是珠穆朗玛峰。 和大人出身卑微,家道中落,从小父母双亡,受尽继母和同学们的欺凌和辱骂。之后,他得道英廉的眷顾,从銮仪校卫开始,平步青云,扶摇直上,直达巅峰。而后,一落千丈,跌至谷底,惨不忍睹。 如此大起大落,用郭老师的话说:太刺激了! 郭老师说得没错:其实,怎么上去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怎么下去。 赵老师也说:人生的伟大,不在于你飞得多高、多远,最重要的是你能够安全着陆。 有些人走着,却困在原地,有些人活着,却如同死去。 人,上台要想下台时。 未雨绸缪,方能全身而退。 爬到巅峰又如何?!爬得越高,死得越惨。 能进能退,方称完人。 和大人只是一个妖孽,他不是完人。 在他攀上巅峰的那一刻开始,他的一只脚已经踏上了悬崖边缘。 命运在他儿时无情地捉弄了,这一次,在他最为辉煌的时候,它再一次伸出了他那肮脏的大手,无情将和大人剥了个精光。 悲哀与怜悯。 是命运吗?! 亦或是人性使然?! 去过北京的人知道,夏天一到,北京城里根本就是人呆的地方。乾隆爷活了85岁,对北京的气候摸了个底儿透。刚一进七月,乾隆爷就喊了一句:擦,太tm热了!来人啊,避暑山庄地开路,老子要去纳凉! 乾隆爷前往承德,和大人必须跟着。不过,说心里话,他是真不想去。因为就在一年前,霁雯又给他生了一个儿子。四十岁得子,和大人大喜过望,抱着小子就睡不着觉了,那叫一个稀罕。恨不得捧在手心里,整天哄笑陪伴。 小家伙长得也非常漂亮,虽然只有一岁,但却是既聪明,又懂事。每到啼哭之时,和大人都会抱着他道书房指点字画。说也奇怪,臭小子一看到诗文书画,立刻就会转涕为笑。也不知是不是随了根儿。 和大人喜出望外,想起了他爹的一句老话:我这个儿子将来有大出息啊! 唯一美中不足的一点,这小子身子不太好,和大人为了给儿子调养身体,银子是没少往外扔,不过瞧遍了京城中所有最好的郎中,药吃了不下数百万两,但这小子的身子就是不见起色。 和大人是夜不能寐,整天抓心挠肝:这可咋整啊! 有钱就能换来健康吗?! 健康是一种心态。 钱不是万能的。由其是在疾病面前,他连张纸都不如。 谁说的? 医院说的。 这一天,和大人整合王杰,董诰等人在避暑山庄临时的‘军机处’办公,忽然刘全大老远从京城赶了过来。 王杰我们应该不陌生,现在我们来说说这个董诰。 为什么要介绍他呢?! 后面还有他的戏呢,不介绍你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儿。 老规矩,我们先看档案。 中文名:董诰 别名:字雅伦、西京,号蔗林、柘林 国籍:清 民族:汉族 出生地:浙江富阳 生卒:1740年-1818年 职业:官员、书画家 代表作品:参与编辑, 董诰位极人臣,出入禁中40年,供职勤恪,进止皆有常度;熟谙掌故,政事得失,皆能洞鉴本源。朝见时,凡有献纳,皆面陈之,不用奏牍。平生所学,在一“诚”字,以为天下无不可与外之人;而人亦未有敢侮之者。 他帮过朱珪。 朱珪?! 安明的事儿,就是朱珪攒罗阿贵捅的,和大人险些在因为此事栽了一个大跟头。 和大人什么人?!对待敌人如严冬般寒冷,尤其是政治敌人,宁杀错,不放过。 本这这一原则,和大人寻了个机会,反过来参了他一本。 当然,这一本,比之当年那一本,分量上重了许多。 分量? 和大人的分量。 其实,这事儿根本就不算事儿,要不是和大人有意整他,这事儿简直不值一提。 事情是这样的。 朱珪是北京人,乾隆十三年进士,历任福建粮道、湖北按察使,山西布政使等职。乾隆四十一年年开始,一直担任嘉庆的老师,教嘉庆读书,两人感情十分深厚。 乾隆五十九年,朱珪出任两广总督,被封为太子太保、太子太傅。 乾隆对朱珪很是欣赏,所以一直想把他召回京城。嘉庆元年八月,乾隆爷特意擢升他为大学士,朱珪童鞋就此踏上了返京的路途。 朱珪一进京,嘉庆可高兴坏了:老师来了,我不再不孤单一人了!大喜之下,他写了一首诗: 看见和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