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万能出墙诗 (第2/2页)
说不会?” 秦毅真想说那都是抄的,可这大唐最重名声信誉,这话却不能乱讲,否则名声可就毁了。挠了挠脑袋,吭哧道: “那个……那是……是听我们村口的一个游方道士做的两首,做完了他就走了,没别的了,臣真的不会作诗。” “哦……”武媚娘心中颇为失望,可又隐隐觉得哪里不对。 下面大臣们不少都笑了起来,不过大多数都是不以为意的一笑而罢,毕竟人家一个军汉,不会作诗实在是没什么大不了的,更何况才立下大功,捍卫了大唐尊严呢。可吏部尚书李敬玄可就高兴了。 “噗……哈哈哈,原来如此,谢侍郎,亏得你还到处宣扬,说他诗才绝艳,哈哈……” 心头畅快,忍不住就宣xiele出来。这个不知道打哪儿蹦出来的家伙,居然在陛下面前说什么他这个吏部尚书,反而不如手下裴行俭裴侍郎,使得他和裴侍郎在觐见陛下的时候,陛下当着他的面大赞裴行俭,反而对他这个尚书只是温言嘉勉了两句。这让一向自视甚高的李敬玄心中如何好受得了。眼见谢俭脸色难看,不由得更是开心,接着又道: “哎呀,这秦三郎不是说岂让儒冠误此生嘛,这样看来,不通诗词,捡人佳作以充脸面,倒也无可厚非,啊?哈哈,无可厚非嘛。哈哈哈……” 谢俭心道可恶啊,这个秦三郎这不是坑人嘛!这……这……这可连带自己也丢了一把人了! 太子也哈哈大笑,很有气度的安慰秦三郎道: “呵呵,虽然秦郎将不会作诗,不过能坦然承认,倒也不失军伍汉子的豪爽。本来嘛,人无完人,你只要用心带好军卒,陛下和天后依旧是会看重你的。呵呵……既然如此,那就请杨炯杨学士为我等作上一首以增雅兴,如何?” 杨炯见那个少年坦言不会,倒也磊落,便去了几分不屑,听太子之言,昂首走到场中,躬身领命。来回踱步,旦行旦思,时而仰首望月,时而低首沉吟。不多时大袖一甩,昂然站定,朗声诵读:
“甲乙遇灾年,周隋送上弦。妖星六丈出,沴气七重悬。 赤县空无主,苍生欲问天。龟龙开宝命,云火昭灵庆。 ……” 四下安静,杨炯晴朗的吟诵清晰地传进每个人的耳中,不少人都轻声赞叹,更有几个摇头闭目,陶醉其中。 “…… 仰德还符日,沾恩更似春。襄城非牧竖,楚国有巴人。” 一首《奉和上元酺宴应诏》,洋洋洒洒三百字,就这样应时而出。 杨炯吟诵完毕,躬身施礼之后,傲然回到席间。四下喝彩声这才响起。 秦毅也不由得赞叹不已,摇头叹息:这大唐的诗人的的确确是牛啊,瞧这诗做的,花团锦簇,词韵华美。把世界都说成阴暗堕落生不如死的阿鼻地狱了,一转折,呵,李治李天子出现了,花开了,草绿了,世界和平了,救世主都不足以形容了,简直就是大圣人、创世神啊!拍马屁拍到这样的境界,真是令自己只能望其项背。 天皇天后也微笑点头,赐酒嘉勉。李贤就高兴了。杨炯是东宫属官啊,自己手下出了采,他这太子也与有荣焉。可一瞟眼看见秦毅在对面笑着摇头,登时高声道: “众人皆点头称赞,独秦郎将摇头,莫不是此等佳作,也难入秦郎将之耳吗?” 四下所有人的目光一下子就集中到了秦毅身上。 秦毅这个气啊,老子都说了不会作诗了,你特么的还不依不饶的。 “哪里,秦毅这是为其精彩绝妙击节叹息,又怎能说是入不得耳呢。” 就在这时,李治信手将手里的《仙剑》翻到了最后一页,一眼看去,禁不住‘咦’的一声。哈哈笑道: “哈哈,谁说秦三郎不会作诗的?看,这儿不是就有一首吗?”招呼宫女把灯掌近一点,凑近了细看。 众大臣也都纷纷道: “哦,不知是何佳作,请读来共赏啊。” “是啊是啊,看来秦郎将原先是过谦了。” 秦毅莫名其妙,自己在讲仙剑的时候什么时候做了诗了,连抄也没抄啊? 小太平登时兴奋起来,起身一下子跑了过去,喊道: “我来念!我来念!”一把抢了过来,就着灯光大声就念了出来: “应怜屐齿印苍苔,一枝红杏出墙来; 小荷才露尖尖角,一枝……嗯?……一支红杏出墙来?” 太平抬起头,有些不解,又有些担忧的看了一眼秦毅。心道怎么两句一样的? 周围开始一片嗡嗡议论声。秦毅心头大急,这不是自己跟宛儿开玩笑时候信口胡诌的,后世论坛上见到的那‘万能出墙诗’吗?怎么那丫头也给记下来了!这下完蛋了,非给人笑话死! 太平狐疑的硬着头皮接着念道: “冲天香阵透长安,一……一枝……红杏出墙来……”还是一样?太平的兴奋已经被担心代替,不由得声音小了下去。而四周却已经嘈杂四起,夹杂着一些不屑的嗤笑声。 “梅须逊雪三分白,……一……一枝红杏出墙来!” 四下一片哗然,接着便是哄堂大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