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乃不屑也 (第2/2页)
“不行!” “不行!” 小太平一听,怎么着,要将逍遥哥……啊不,要将秦毅与谢侍郎家侄女说成一对儿?这怎么成?那我怎么办?不行! 武媚娘喊出来,心里也是纳闷。我这是怎么了?怎么一听秦三郎要说亲,自己就烦躁异常,刹那间虚火上升,不行两字脱口而出,张口就给否了呢? ……哦,对,我这是心疼小太平,她喜欢上了秦三郎,那点小心思,能瞒得过谁?对,就是这样,我就是因为心疼小太平! ……但此刻怎么跟谢侍郎解释,总不能不解释一下吧,可也不能说,我皇家看上了,你们大臣靠边站吧。私底下倒是可以示意示意,这不能摆在台面上大张旗鼓啊。那么该怎么说? 正心念疾转,编制借口,秦毅着急了,我就想讨个媳妇,我容易嘛我?怎么的都跳出来反对啊: “陛下,天后,太子!臣非不会作诗,乃不屑而已。诗词可抒怀,可咏志,娱情赠趣,陶冶情cao。然灾荒不可以充饥,征战不能够杀敌。故为小道也。” 下面大臣们一听这话,不少都忍不住斥责起来。 本来嘛,大家大都是文臣,平日里最爱干的事情就是时不时来上那么一首,享受周围人众的歆慕赞叹。你这么一说,登时将这项风雅高贵,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降低了好几个档次!合着那都是不务正业,罔顾天下黎民百姓的疾苦,无视沙场战士的生死? “荒谬!” “一派胡言!” 太子一听,心头大乐。 “哦,秦郎将此言,恐有失偏颇呀。……不过,既是不屑而非不能,可否作首诗出来,以证明你所言不假呢?若是做不出来,那岂不是信口呲黄了?某身为太子,可要为天下文士们讨个说法,训斥你几句了。……哦,你可莫要再拿刚才那什么……什么‘出墙来’来蒙混了,免得贻笑大方啊,哈哈……请!”
秦毅一看,这作诗还非得站到中央去?又不是表演节目。边往中间走,一边朗声笑道: “太子,其实方才那些,还真的可以成诗。每个‘出墙来’,都可做成一首。” “哦,哈哈,好!哈哈,那可太好了!某方才可是数着呢,一共六个‘出墙来’。秦郎将这不会是要当场连成六首佳作吧,哈哈,某可当真期待万分啊!” 李贤一听,这个高兴啊。本来还担心他又从哪儿听到一两首好诗,蒙混过去呢。可这小子自己作死,连作六首?呵呵,要是真有这么多好诗,其原作者岂会籍籍无名,这些好诗是否是历来就有的,又岂能瞒得过这里全大唐最有才学的这么多大臣? 谢俭在案几后坐着,方才还在心惊,揣测为何娘娘和公主都出言反对,语气坚决,而这会儿简直快要把头低到陶罐里去了。 心中哀叹:秦三郎啊秦三郎,你还要丢人丢到什么地步方肯罢休啊!六首,你但能做出一首过得去的诗来,某也就不会被人再嗤笑了,哪怕清仪这丫头硬要嫁给你,某也认了! 李治本来一直笑吟吟的不发一言,看着太子他们斗嘴笑闹,这会儿也不禁皱了眉头。你说不会就不会吧,反正你是武官,别人也不会怎么样。偏却弄出了什么‘出墙诗’惹了笑话,那也就算了,不过大家笑上一笑而已。 可你非要出头,说什么诗词是小道,这不是把自己逼上绝路吗!还下个套子自己钻进去,六首?你当作诗是战阵上杀敌啊?你扑啦啦可以一下子弄到一大片? 武媚娘也眉头紧皱。不是为了担心他做不出来,而是气闷这小子难道真的看上了谢侍郎家的侄女?想起校场高台上那个美貌女子,心里隐隐的不舒服。 只有小太平,一脸的兴奋,看上去比秦毅还要信心十足。一双忽闪忽闪的大眼睛盯着秦毅,见他恢复了往日的风.流俊逸,翩然潇洒的在台中侃侃而谈,满心都是化不开的迷醉甜蜜。 “某说过了,诗词小道,非不能,乃不屑也。……既然如此,那便听某作来!” 太子呵呵笑着,做了个请的手势。 秦毅开始学着之前的杨炯缓缓踱步,假作沉思。不一会儿,严肃的脸庞上漏出喜色,笑着哈哈一拍手,喜道: “有了!某记得第一句是‘应怜屐齿印苍苔’吧?嗯,请听我吟来: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嘶……” “哗……”方才还不屑一顾,或是放声嗤笑的众人,在此刻,除了那一下子抽凉气、发出那以置信的哗然之外,再也发不出什么声音。 景中含情,情中俞景,众人的脑海中仿佛出现了一副生机盎然,早春美景! 确实是好诗啊!绝妙的好诗啊!谁能想到,那个引人耻笑的‘出墙来’,放在这里,竟成佳句! 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简直称得上是足以流传后世的绝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