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途风月_一百一十一章 我知道的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一百一十一章 我知道的 (第3/3页)

v id='gc2' class='gcontent2'>

    除封邑爵禄配于田亩府地,另赏云阳县上田三千亩,钱万贯,奴婢三十,绫罗绸缎各百匹。

    望谨行奉公,恪尽职守,忠体国事,承记圣恩!

    ……

    就在刚散朝没多久,吴内侍站在仙居殿外向里面的陛下和娘娘禀报,禁军侍卫通禀,秦郎将率黑鹞营八百军士返回驻地,秦毅已经赶来觐见陛下娘娘,正在承天门外候召。

    “速传!”

    李治满面红光,再看不到前些日子的颓然和衰败。秦三郎总是能将他从压抑之中解救出来,单凭稻米之事,足可令他留名青史,可以毫无愧疚的去见列祖列宗了!

    秦毅刚到仙居殿门外,李治就哈哈笑着,快步迎了上来:

    “哈哈哈,咱们的云阳侯来了。”

    秦毅刚回军营还没下马就被侍卫带到了皇宫,二十日来积攒的满身征尘,甲胄脏污,一身刺鼻的怪味,可不但没让李治反感,反而更是满心赞赏。

    “臣秦毅见过陛下,见过娘娘!”秦毅脱下铁盔交给小黄门,躬身抱拳施礼。

    武媚娘站在李治身后,微笑着看着眼前这个风尘仆仆的少年将军,心里满是无限欢喜,拢在袖子里的双手绞在了一起,用力之下竟然微微颤抖。

    “免礼!哈哈,当真有几分‘儒生铁甲幕征尘,将军百战傲昆仑’的气象!”

    李治说着开心不已上下打量着秦毅,当真如岳父看佳婿一般,越看越是喜爱。竟然一把挽住了秦毅的胳膊,把臂同行。

    待落座之后,秦毅又向陛下感谢封赏拔擢之恩。

    来的路上,从一脸崇拜的侍卫那儿已经把事基本都了解了。可秦毅心中却是大呼不妥,自己十八岁而封侯,这得招引多少人羡慕嫉妒恨啊!这是爵位,地位尊崇而无多少实权,不值当啊!可圣旨已下无可更改,只能日后行事小心再小心了。

    “陛下娘娘以国士相待,秦毅敢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富国强民啊!你之大功,当之无愧~!摆宴,我要与三郎把酒尽欢!”李治笑着感慨不已,接着冲内侍一摆手,显得兴致高昂。

    连日暴怒伤怀,压抑到了极点。昨日接到娘娘送去的越州奏报,登时就一扫颓废,兴奋得当时就摆驾大明宫,又跟娘娘和戴志德谢俭他们再三确认,这就激动得一整夜都没睡着,一直兴奋到了现在。酒宴尽欢,几盏酒下肚,李治就再也坚持不住了,没两下就醉了。

    着内侍将陛下送入寝宫休息,仙居殿就剩下了娘娘和秦毅二人。

    娘娘看着秦毅,有些心疼,有些悸动。

    “你啊,非得要钻到大山里去受苦,待会儿见见月娇,然后回去好好洗浴一下,休息几日,到中秋之后,再当值cao训吧。这几日全城解宵禁,你倒是可以好好玩玩,五月底到了长安,恐怕还没好好玩耍一番呢吧?”

    “谢夫人,呵呵,却是还未曾认真的饱览长安风情美景。只是……现在……可还不到欢庆的时候啊……”

    自打明确了紧跟娘娘的步伐,一些想法,秦毅就只是有选择的跟李治说一点,可能够彰显执政能力,博取民意的策论谋划,当然是跟娘娘探讨了。

    “怎么二十日未见,就又叫夫人了,忘……怎么?难道稻米之事有什么……?”

    武媚娘先还嗔怪着不叫姐了,接着就是一愣,然后心里一惊,满心的欢喜一时尽去,瞬间这心就揪了起来。

    这什么意思?难不成这稻米之事,还有什么变故?那岂不是开玩笑嘛,这都昭告天下了,难不成空欢喜不说,还要闹个天大的笑话?

    秦毅一看娘娘的表情,就知道误会了,赶紧解说:

    “哦,稻米之事,两石八斗,于小子的预计基本符合,应当无错。”

    “哦……”武媚娘力按在案几上的手臂这才一下子放松了下来,忍不住擦了一把额头虚汗,心说你小子能不能别这么吓唬人,我这心都快蹦出来了!一时松了口气,嗔怪的瞪了秦逸一眼,嗔道:

    “那究竟是什么,赶紧说,别这么吞吞吐吐的,倒把人惊吓的不轻!”

    秦毅挠了挠脑袋,心说是你自己过于紧张了好不好。嘿嘿笑着,赶紧应诺。

    “稻米增产,自然是好事。可这一下子增产太多了,处置不当,反倒可能出乱子。朝廷已经将新式种稻之法整理成册,命天下稻田来年以此法耕作,想来大多数地方,明年的稻米产量都将大大增加。那么朝廷现在就应当着手开始考虑应对之策,免得到时乱了手脚。”

    “粮米增产,这样的大好事怎么,还要考虑什么对策?你是说……”武媚娘一听,微一皱眉思索,就看着秦逸迟疑道:

    “你是说……谷贱伤农?”

    “是,也不全是。稻米增产,农家一年果腹之需已可无忧。谷贱伤农,那伤的只是农人拿出来市易的部分。因此,现在就要开始制定,亩产达到多少,赋税该调整到什么标准。大量增产了,赋税稍微上调,国家增加收入这是必要的,只是必须把握好度,这个须得谨慎,决不能过,令百姓享受不到增产带来的好处,这是其一。

    其二,在稻米产区,应当由国家制定保底粮价,官收官买。商人粮食买卖达到一定数量则适当收取商税。

    姐,你想啊,粮食增产,粮食商人自然会趁着大增产而大肆收购囤积,自然要压低粮价,然后贩运倒卖,从中牟利。若朝廷不加干预,谷贱伤农,绝避免不了。农家辛辛苦苦眼看着粮食增产了,可卖出去却没能增加多少实际收入,只平白肥了那些粮商而已。这岂是咱们绞尽脑汁所希望看到的?官府根据收成,定下保底粮价,官买官收,确保农家的利益。粮商就难以压低粮价牟取暴利。可是保底粮价到底算不上高,粮商要得利,就得比这个价格再高一点,才能收购得到粮食,去除少量税收,总是有利可图。这样的话,朝廷、农家、商人都可获利,这才是正途。

    其三,清疏漕运,修筑粮道。粮食增产,必然税米要大量纳入两京太仓,或是十大常平仓,也必然刺激粮食商贩之举,并带动其他商贸活动。道路不畅,则费时费力,损耗过大,岂不可惜?

    其四,稻田多在长江以南,两淮之地。南方大量增收,北地农人岂不眼红?咱们一要防止北人盲目改种稻米,得不偿失,二要加紧北地菽豆粟麦的增产增收的研究,尽快平衡南北差距,免生不……”

    武媚娘一边听心里一边思量,不住的点头叹息。

    不因大功而自得,不因骤得权势富贵而忘形,沉着冷静,防微杜渐,心思细密,一片赤诚!

    听着听着,心情激荡,情不自禁的站了起来,眼睛里满是正看着自己,为自己认真分析谋划的少年将军,就慢慢的朝他走了过去。

    看着他满身的征尘还没来得急洗去,脸上难以掩饰的透着一丝疲惫,忽然感觉有些心疼。走到他身侧慢慢地蹲了下来,一脸怜惜的盯着秦毅的双眼,伸手轻轻抚摸秦毅的脸颊。

    “我知道了……难为你了,不为自己忽得富贵而欢喜,却只担心朝廷和百姓不能得到应有的好处……这些话足可博得陛下欢心,可方才陛下在时你却不说出来……你,只是为了我,我知道的,我知道的……”

    武媚娘近在咫尺的脸庞上真切的痛心怜惜毫不掩饰,话音未落,眼眶已经微微有些泛红了,秦毅忽然觉得,自己的心里最深处的某个柔软的地方被触碰到了……

    *******************

    PS:今天近八千,受不了了,你们打死我吧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