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途风月_一百二十二章 李治收权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一百二十二章 李治收权 (第1/2页)

    “相信你?呵呵,好,我相信你!那你告诉我,到现在为止,你的心中,还是只有我一个女人,可好?你看着我的眼睛告诉我,我便信了你!”

    秦毅满心的苦涩。自己,能这么说吗?有资格这么说吗?

    “……清仪,我……我不能骗你。我还许了月娇做妾……”

    “月娇?妾?”

    “是的,清仪你知道,她对我一心一意的好,我也是喜欢她的!”

    “……我自然是知道的,她与你,颇为不同。那也罢了,妾侍而已,又进不得宗祠,算不得秦家的人……”

    “不!清仪,她真心待我,我是要让她进宗祠的,我待她也……”

    “什么!你……你……这是想要羞辱我谢清仪吗?”

    谢清仪脸色难看之极,浑身颤抖,目光涟涟怒视着秦毅。

    秦毅赶紧解释道:

    “不,怎么可能,清仪你别哭,别哭啊,别发火,你听我说,月娇身世你是知道的,她是个可怜的女……”

    “不要说了!我自然是知道她的出身的,一个猎户女,可你却要让她进宗祠,却要我与她在一起?这还不是羞辱我?”

    秦毅傻眼了,他怎么也想不明白,既然不反对自己纳妾,却为什么反倒对让月娇这么个可怜女孩儿能进宗祠,反应这样大,怨气这么足?

    他哪里知道,在这个等级森严的时代,对世家大族来说,让他们与下民同列,这当然就是极大的侮辱!

    而清仪出身世家,自小受着世家大族的严格教育,她善良,她对爱情执着而热烈,却不代表她能否定世俗的尊卑贵贱!恰恰因为她所受的世家教育,对礼法尊卑的认同度要高得多。因此她能坦然接受秦毅纳妾,却决不能接受秦毅将妾侍的地位抬到这种高度!

    秦毅,小看了时代世俗观念的力量,更没想到,对他藐视规矩发出第一记反击的,居然就是清仪。

    清仪满心的愤怒,可秦毅偏偏懵懵呆呆的看着她,没做任何的劝解,这更让清仪的怒火无法抑制。

    “呵呵,真好,真好!你是不是还准备将她跟我一样八抬大轿鼓乐喧天的从你秦家的大门抬进府里?是不是还准备给她资妆家财?是不是还要让她生的孩儿与我生的孩儿同案而食,同裘而眠?是不是还要在秦家的祖坟里,给她留一xue之地?啊?”

    “是,……清仪,若是你们有孩子,那都是我的孩儿,怎能再……”

    “秦毅!……从此你我,再无瓜葛!若我谢清仪有机会,定将此辱十倍奉还!”

    谢清仪猛地将手中丝帕撕成两半,其中一半扔落在地,毫不停留,转身而去。

    秦毅已经完全呆了。他想到过自己对不起清仪,哪怕这些行为在唐朝再平常不过,可他依旧会羞惭,会愧疚。绝没想到清仪不是为了自己纳月娇为妾,而是为了自己想要给月娇一个起码的地位……

    不是他不想拦住清仪,而是就算拦住了,他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让清仪接受月娇的不同于一般妾侍的地位?那么后面还有媚娘的事呢,又该怎么说?肯定是不能说出是媚娘,难道欺骗她?

    在亭子里呆立了很久,心乱如麻,心如刀割。斜风将细雨飘洒到亭子里,将他半身淋得透湿,可他却只呆呆的看着慢慢消失在雨幕中的马车。分不清对错,分不清自己的心绪,分不清自己身在何处,只感觉一颗心不断的下沉……

    ***********

    太极殿内正在大朝会。陛下将养多日,终于能临朝了。这一上午,朝臣们无不心中惴惴,惶恐不安。

    陛下今日一改平的平和,变得强硬,显得咄咄逼人。而强硬的对象,居然是……娘娘!

    “那《民生策》既然中书门下都已经通过,那么朕也是支持的。可太子既然有心为朕分忧,皇后又何必阻止呢?就让他去吧,在越州试行,不能没有个镇得住的坐镇,省得地方又有其他杂念。”

    武媚娘脸色铁青,不是她对太子有什么意见,而是担心,太子一旦失了管束,恣意而行,没人能制得住他,那就要误事。而《民生策》对于她,对于大唐,又太过重要。

    可陛下一再坚持,难道在朝会上跟陛下争执?

    深吸了口气,微笑着道:

    “也罢,既然陛下同意了太子所请,那就让太子去吧。太子,去了越州,不可自持身份,骄纵轻浮,若有拿捏不准的,多听身边臣下的意见,有难以决断的,急报京城。做一下准备,三日后动身吧。”

    此事就此定了下来,李治颇为兴奋,可更重要的事情还没有开始呢!李治抬眼瞟了一下下手的刘仁轨,高声道:

    “那么众位大臣,可还有什么事?若是没有,那就散朝!”

    郝处俊越众而出,施礼答道:

    “陛下,天后,臣还有奏报。”

    “中书令,请讲。”

    “昨日收到河姚积石道经略大使李瑾行快马奏报,吐蕃董卜在青海建青海大行军衙,初聚近十万众,七月九日,论钦陵率十二万众入河湟,七月十七日欲寇廓州,李瑾行军卒不过七千,且仓促无备,幸得以空城疑兵,令论钦陵不敢轻易进犯,隔日遁走。

    因此可以确定,吐蕃在河湟至少屯兵十二万以上,欲大举进犯之意昭然若揭。我大唐现在河湟区域有四只边军,互不统属,军力不足,缺乏cao训,城防不固。臣以为,朝廷应尽速任命遣能员大臣为统帅,总览前方各军,统一指挥,加紧cao训,巩固城防,以应对吐蕃大举进犯之势。”

    众大臣一阵议论纷纷,有些震惊。本来河湟地区如今有四支边军,加起来五万九千五百人了,可谓重兵把守,以应对董卜九万余种,谁知道现在吐蕃居然在大非川西侧屯聚到了十多万人,这河湟的气氛一下子就紧张起来,战云似乎压到了头顶,令人顿感胸口沉重,压力倍增。

    武媚眉头微皱,河湟地区的局势骤然紧张,确实需要重视起来,可她心中疑惑的气愤的却不是这个:

    “郝处俊,既然昨日收到了奏报,这等紧急军情,为何昨日不告知我!”

    郝处俊一施礼,从容应道:

    “昨日下午收到的急报,事关重大,兵部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