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47回太元下界至朝歌 姜尚成法显意象 (第2/4页)
朦胧山顶暗,长空迷没太阳遮。不 比尘嚣随骏马,难言轻软衬香车。此沙本是无情物,登时刮得眼生花。 那子牙自己运转周身变化,已成入禅妙法,乃有过五年也!法有三成者:小成、中成、大成。仙有五等者:鬼仙、人仙、地仙、神仙、天仙。所谓鬼仙者,少年不修,恣情纵欲,形如枯木,心若死灰,以致病死,阴灵不散,成精作怪,故曰鬼仙。鬼仙不离于鬼也。所谓人仙者,修真之士,不悟大道,惟小用其功。绝五味者,岂知有六气?忘七情者,岂知有十戒?行嗽咽者,哂吐纳之为错;著采补者,笑清净以为愚。采阴取妇人之气者,与缩金龟者不同;盖阳食女子之乳者,与炼金丹不同。此等之流,止是于大道中得一法一术成功,但能安乐延寿而已,故曰人仙。人仙不离于人也。所谓地仙者,天仙之半,神仙之中,亦止小成之法。识坎离之交配,悟龙虎之飞腾,炼成丹药,得以长生住世,故曰地仙。地仙不离于地也。所谓神仙者,以地仙厌居尘世,得中成之法,抽铅添汞,金精炼顶,玉液还丹,五气朝元,三阳聚顶,功满忘形,胎生自化,阴尽阳纯,身外有身,脱质成仙,超凡入圣,谢绝尘世,以归三岛,故曰神仙。神仙不离于神也。所谓天仙者,以神仙厌居三岛,得大成之法,内外丹成,道上有功,人间有行,功行满足。授天书以返洞天,是曰天仙。天仙不离于天也。然修仙之要,炼丹为急正是进入天仙境界!那石晓阳说道:汝虽入得天仙道行,却不具仙骨,此生乃是命薄之人,仙道难成也!那子牙曰:往老师慈悲,为弟子洗髓换骨。成就仙道也!那石晓阳说道:汝今生与仙道无缘,却掌封神大事,杀伐因果慎重,业力缠身难成也!却可享受人间富贵一场,也不必介怀,来世定冲破圣体,证道无量功德之身,此为天意难为?大势所趋乃为天地不容也!为师也不能违背天数,故作孽尔也!那子牙知道此事难为,也只好尽心学法,完善人间因果来世再议此事,时隔又是五年时光。 祖师道:“教你‘动’字门中之道如何?”子牙道:“动门之道却又怎么?”祖师道:“此是有为有作,采阴补阳,攀弓**,摩脐过气,用方炮制,烧茅打鼎,进红铅,炼秋石,并服妇乳之类。吾有《洞仙歌》二十二首,君宜谨记之: 丹之始,无上元君授圣主。法出先天五太初,遇元修炼身冲举。 丹之祖,生育三才运今古。隐在鄱湖山泽间,志士采来作丹母。 丹之父,晓来飞上扶桑树。万道霞光照太虚,调和兔髓可烹煮。 丹之母,金晶莹洁夜三五。乌兔搏搦不终朝,炼成大药世无比。 丹之胎,鸟肝兔髓毓真胚。一水三汞三砂质,四五三成明自来。 丹之兆,三日结胎方入妙。万丈红光贯斗牛,五音六律随时奏。 丹之质,红紫光明人莫识。元自虚无黍米珠,色即是空空即色。 丹之灵,十月脱胎丹始成。一粒一服百日足,改换形骨身长生。 丹之圣,九年炼就五霞鼎。药力如添水火功,枯骨立起孤魂醒。 丹之室,上弦七分下弦八。中虚一寸号明堂。产出灵苗成金液。 丹之釜,恒廓坛炉须坚固。内外护持水火金,日丁金胎产盘古。 丹之灶,鼎曲相通似蓬岛。上安垣廓护金炉,立炼龙膏并虎脑。 丹之火,一日时辰十二个。文兮武兮要合宜,抽添进退莫太过。 丹之水,器凭胜负斯为美。不潮不滥致中和,溢产灵苗吐金蕊。 丹之威,红光耿耿冲紫薇。七星灿灿三台烂,天丁地甲皆皈依。 丹之窍,天地人兮各有奥。紫薇嶽渎及明君,三界精灵皈至道。 丹之彩,依方逐位安排派。青红赤白黄居中,摄瑞招祥神自在。 丹之用,真土真铅与真汞。黑中取白赤中青,全凭水火静中动。 丹之融,阴阳配合在雌雄。龙精虎髓鼎中烹,造化抽添火候功。 丹之理,龙膏虎髓灵无比。二家交煡仗黄精,屯蒙进退全终始。 丹之瑞,小无其内大无外。放弥六合退藏密,三界收来黍珠内。 丹之完,玉皇捧禄要天缘。等闲岂许凡人泄,万劫之中始一传。" 子牙受教,即日起驾鼎炼丹,炼就金丹,用之可以点石为金,服之可以却老延年,其冈阜厚圆,位坐深邃,三峰壁立,四环云拱,内外勾锁,无不合宜。大凡相地,兼相其人,观君表里,正与地符。且西山属金,以五音论之,先生之姓,羽音属水,金能生水,合得长生之局也!有开始炼器,石晓阳将《器谱》仙籍品秩,子牙逐一查检,姜尚遂剪下一个中指甲来,约有三寸多长,呵了一口仙气,念动真言,化作个三尺宝剑。有歌为证: 非钢非铁体质坚,化成宝剑光凛然。不须锻炼洪炉烟,稜稜杀气欺龙泉。 光芒颜色如霜雪,见者咨嗟叹奇绝。琉璃宝匣吐莲花,查镂金环生明月。 此剑神仙流金精,干将莫邪难比伦。闪闪烁烁青蛇子,重重片片绿龟鳞。 腾出寒光逼星斗,响声一似苍龙吼。今朝挥向烈炎中,剑成混元尚可道。 却说姜尚将炼器之术试玩,左一衡右一击,左一挑右一剔,左一砍右一劈,剑光大方,祥光无数,已知炼器之术完善,那石晓阳说道:大善!为师已将毕生所学权益受之,无学可授,今日起汝吾师徒缘分已尽,汝且去昆仑山上自有圣人授法,但只是你去吧。”子牙闻此言,满眼堕泪道:“师父教我往那里去?”祖师道:“你从那里来,便从那里去就是了。”子牙顿然醒悟道:“我自南瞻部洲大商国东吕乡东海边来的。”祖师道:“你快回去,全你性命,若在此间,断然不可!”悟空领罪,“上告尊师,我也离家有二十年矣,虽是回顾旧日父母,但念师父厚恩未报,不敢去。”祖师道:“那里甚么恩义?你只是不惹祸不牵带我就罢了!”子牙见没奈何,只得拜辞,与众相别。子牙下山不知路往何处?忽然想到师尊谎话白有道理,不管他,我只望天打卦,就照现在所走的路子向北一直走去就是了。他定下了主意,认定路径,便通向北方走去。从午后走到晚晌,看看天色黑下来了,前面有座大山挡住去路,若要前进,须得越山而过。姜尚虽已二十岁,却不曾入世,权究是孩子心性,也没想到这山有多高,路有多远,光靠两脚替换着走,不晓要多少日子才能翻过这个山峰,而且身边又没带得干粮,饥饿起来哪里去找食物;还有,随身兵器也没拿着一件,万一遇见野兽,不能仅赖双拳抵抗,这许多困难问题他可一桩没有想到,兀自鼓足了勇气,一步步走上山去。 走了多时,天色全黑,虽有月光,因风大云深,只有些微光芒透出层云之中,连山上的树木也辨不清楚,更瞧不定东西南北的方向了。姜子牙到此地位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