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讨伐 (第3/3页)
看到旁边阵列前,一匹白马上坐着名身着精美铠甲的俊美少年,料想此人虽然年少,但在中军,又身着这样甲胃,必是重要人物,刺杀袁绍未果斩杀此人怕是不难。
想罢,他脱离了和颜良文丑的战圈,直奔袁尚而来。 那边袁尚想不到正在跟“三英”拼斗的吕布突然间就把三人击破,而且杀向了袁绍,他刚想让许褚上去保护袁绍,没有料到吕布竟然会向自己这方向杀来。 袁尚也不多想,弯弓搭箭按照黄忠教的箭术精要射向了吕布,要知道他练了左慈的“导引术”后加上黄忠传授的发力法门,射出的这一箭还是颇有威胁力的。 吕布见利箭来的急,伏在马背上躲了开,但这样速度也缓了缓。 袁尚知道射出那一箭不会伤的了吕布,但目的已经达到了,许褚呼喝着举刀劈向吕布,与他对砍了三下。 吕布吃惊许褚力道不亚于先前张飞,也不多想,纵马穿过许褚身旁继续推进。 这次挡在他面前的,是个凶悍丑陋的黑大汉。 典韦两支铁戟挥舞得呜呜直响,完全封住吕布前进道路。 吕布也是憋气得很,不想踢到了块硬钢板。 袁绍见儿子危险,连吩咐文丑上前助战,吕布看又要被合围有些气恼地拨转赤菟回去本阵。 黄忠取出弓用眼神询问袁尚,后者摇了摇头,黄忠只得放下了神臂弓。 回本阵后,吕布率领西凉铁骑发起了试探性进攻,以图寻找联军的破绽。 袁绍赶忙让传令兵挥舞旌旗,指挥联军布阵抵挡铁骑。 西凉铁骑试图迂回到联军背后,但因为地形狭窄,联军又有营垒中的一半兵力虎视眈眈而不能进行大动作。 在取得了些战果后,吕布身旁一名方脸将领对他说道:“温侯,我等目的已经达成,再战下去就会消耗掉我军的兵力了。” 吕布抹了下脸上被溅到的血迹,淡淡道:“高顺,传令退兵。” 方脸将领马上让传令兵鸣起铜锣,西凉铁骑收拢了队伍后退回了虎牢关内。 当晚,联军大营。 张超、张扬等人极力称赞,联军在盟主袁绍指挥下出战告捷杀退了西凉铁骑。 虽然与事实有些偏差,但袁绍很是乐意地接受了。 曹cao在下面边饮酒边冷笑不已,这也叫告捷? 袁绍问公孙瓒道:“白日力战吕布的是您身后的三位勇士吧,不知是何人?” 公孙瓒介绍道:“平原令刘备,与他两兄弟张飞、关羽。” 站在公孙瓒身后的三人赶紧出列和众人见礼。 公孙瓒又说了刘备的出身,和讨伐黄巾的功绩,袁绍对他说的皇室后裔不以为然,这个时候的刘氏后裔多去了,再说还不知道真假呢。 但他还是客套了番叫人搬来案几蒲团,让刘备跪坐席末。 曹cao倒是对关羽这个红脸大汉颇有兴趣,也跟三人客气了一番。 接下来两军就对恃在了虎牢关,战事迟迟没有进展。 另一边孙坚率军移驻梁县以东,初战被董卓部将徐荣打败,他又收集残部进驻阳人。 董卓派遣东郡太守胡轸统率步、骑兵五千人,攻打孙坚,调集吕布兵马相助。胡轸与吕布不和,孙坚出来迎战,大破胡轸、华雄。 情势危急,董卓召集公卿商议迁都,说:“高祖建都关中,共历十一世;光武帝建都洛阳,到现在也十一世。按照《石包谶》的说法,应该迁都长安,以上应天意,下顺民心。”百官都不敢作声。 司徒出列杨彪说:“迁都改制,是天下大事。殷代盘庚迁都毫邑,就引起殷民的怨恨。从前关中地区遭到王莽的破坏,所以光武帝改在洛阳建都,历时已久,百姓安乐。现在无缘无故地抛弃皇家宗庙与先帝的陵园,恐怕会惊动百姓,定将导致大乱。《石包谶》是一本专谈妖邪的书,怎么能相信使用!” 董卓冷冷盯着杨彪,“关中土地肥饶,所以泰国能吞并六国,统一天下。而且陇右地区出产木材,杜陵在武帝留下的烧制陶器的窑灶,全力经营,很快就能安顿好。跟百姓怎么值得商量,如果他们在前面反对,我以大军在后驱赶,可以让他们直赴沧海。” 杨彪力争道:“动天下是很容易的,但再安天下就很困难了,愿董公考虑!” 董卓立即变色喝问:“你要阻挠国家大计吗?” “这是国家大事,杨公所说的,恐怕是可以考虑的。”太尉黄琬出列说。 董卓不答话。司空荀爽看见董卓怒极,恐他要伤害杨彪等人,于是和缓地说:“难道相国是乐于这样做吗!崤山以东起兵,不是一天可以平定的,所以要先迁都,以对付他们。这正与秦朝和汉初的情况相同。” 听到这董卓怒气才稍平息。 黄琬退下后,又上书反对迁都。 董卓就以灾异为借口,上奏皇帝,免除黄琬、杨彪的职务。任命光禄勋赵谦为太尉,太仆王允为司徒。 接下来迁都的事情正式确定,献帝刘协西迁长安。 董卓逮捕洛阳城中富豪,加以罪恶之名处死,把他们的财物没收,死者不计其数。 西凉军驱赶剩下的数百万居民,都向长安迁徒。命步兵、骑兵在后逼迫,马踏人踩,互相拥挤,加上饥饿和抢掠,百姓不断死去,沿途堆满尸体。 董卓自己留驻在毕圭苑中,命部下纵火焚烧一切宫殿、官府及百姓住宅,二百里内,房屋尽毁,不再有鸡犬。 又让吕布率兵挖掘历代皇帝陵寝和公卿及以下官员的墓地,搜罗珍宝。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