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了却君王天下事 (第2/2页)
突然问道。 “正是,还带了一支淮西军旧部。”贾似道回道。 “可有信件往来。”史嵩之默默问道。 “上个月曾有过一份信件,本月起已经断了联系。”贾似道说道。 “寄望于他,实在是有些冒险,兵行险招,终归不是正途,即便侥幸成功,于大势无补啊。”史嵩之摇了摇头叹息道。 “可是时不我待啊,孟帅多少是有些急了。”贾似道在一旁叹了口气道,语气中的唏嘘之意令史嵩之的眉头皱得更深。 “你回去且劝他一句,安心等待,莫要在分心他顾了。”史嵩之说完这句,想了想又道“老夫今日写一封书信,你且带去,若是他在急躁冒进,怕是郑清之难以在容他了。” 淳佑五四年,赵葵在授同知枢密院事之后,连晋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又特授枢密使兼参知政事、督视江、淮、京西、湖北军马,封长沙郡公。寻知建康府、行宫留守、江东安抚使。一时之间,郑清之在军中的实力大涨,时人皆看出,郑清之有用赵葵顶替孟珙在荆湖制置使的意图。 “照下官看来,郑相公是打定了主意,要用赵葵掌控襄阳了。”贾似道在一旁说道。 史嵩之闻言微微一笑道“没那么简单,官家是最讲平衡之道的,郑清之在朝中已然一时无二,又怎么会令他将影响力扩大到襄樊,只要璞玉在襄阳安稳的守着,官家是不会动了换他的心思的。”
史嵩之不愧是在朝中浮沉了数十载的权相,将宋理宗赵呁的心思,摸得极为透彻,当年史嵩之虽然独揽朝纲,可是依旧受到朝中清流的掣肘,如今史嵩之黯然下野,郑清之与清流向来关系匪浅,小元祐党人大半是他提拔起来的,赵呁又如何会令郑清之达到当年史弥远的地位,必然会在这些紧要的地方加以钳制。 贾似道细细揣摩了一番,顿然感到了史嵩之话里的意思,赶忙道“还是老相公看的清楚,小辈望尘莫及了。” “呵呵,师宪莫将老夫捧得太高,璞玉曾不止一次的与老夫提到过你,假以时日,你未必弱于老夫。”史嵩之笑了笑,夸赞了贾似道一句。 “老相公谬赞了。”贾似道赶忙回礼谦虚道。 史嵩之慢慢的站起身来,摇了摇头,走到窗旁,推开窗子,只见屋外下起了蒙蒙细雨,时至五月这一场雨算不得早也算不得晚,当是一场来的及时的春雨。 雨中朦胧的景色映入史嵩之的眼中,史嵩之突然叹息道“了却君王天下事,可怜白发生。” 贾似道人在身边,听得清楚,心中不由得一阵感叹,这话,既是史嵩之再为孟珙而叹息,又是在感怀自身,这首辛弃疾的破阵子,最后一阕,在两句之间还有一句,便是赢得身前身后名,史嵩之为相虽然与朝廷有功,却一直不受清流青眼,这身前的一身骂名,怕是要带到身后。 当年端平之战,虽然如今已经时光境迁,可是朝中从来不乏咒骂史嵩之的官员,即便史嵩之为郑清之的失败解决了后患,收复了失地,可是在郑清之等人的心中,拒不放粮的史嵩之仍然是首罪,即便将襄阳经略得当,史嵩之的骂名,怕是这一生也消除不掉了。 坦白说来,史嵩之再为官上,坏在了一个专字。大权在握不肯分权,这是史嵩之的弊病,可是这又如何不是宋理宗想要看到的? 宋理宗赵呁之所以肯用史嵩之,便是看到了史嵩之虽然能力过人,可是历来与朝中诸臣关系失当,用史嵩之一人,足以平衡朝中力量,赵呁算的精明,史嵩之也并不愚蠢,要论南宋历代宰相那位与清流关系最差,当首推史嵩之,甚至于连秦桧生前也比不得。 看着史嵩之萧索的背影,贾似道明白,此时的史嵩之虽然嘴上不提,可是心里还是挂了起复的心思,然而,这有哪里是容易的,朝中大臣的离奇死亡,虽然没有挂在史嵩之的头上,但言论之间,已经为史嵩之定了罪,便是史嵩之自己也明白,现阶段,自己是没有机会再提夺情起复的机会,只得静待时机。 可是孟珙能等到那一天么? 贾似道不敢再想下去,突然在脑海中冒出一个念头,未来的自己会否如史嵩之一样,有在雨中叹息的一天呢? 了却君王天下事,可怜白发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