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09章 君臣对话 (第1/2页)
一人大声斥呼当斩虞世基,虞世基遁声望去,见是门下录事,衡水人李桐客,顿时眉头一皱,轻哼一声,心中不悦起来。这李桐客素以耿直、犯颜直谏著称,若是一件事他较上了劲,就算是得罪皇帝,也是该说的要说,而虞世基作为揣摸圣意的谄臣就常常成了李桐客攻击的对象。李桐客可不是李才,他言词犀利,往往据理力争,就算虞世基想驳倒他,也非容易。若非杨广宠信虞世基,依李桐客往日所奏虞世基之言,早该处斩了。 此时李桐客长身出列,先是朝着杨广躬身行完一礼,方道:“江东卑险,土地险狭,民众稀少,内奉万乘,外给三军,民不堪用。陛下若是定都丹阳,恐怕用不了多久,百姓就会不堪负重而纷纷逃散。虞世基之言实陷陛下于绝地,此等谄臣,陛下应当诛其九族,以明正典,敬尤世人。” 杨广来江都之际,各地告急的文书如雪片一般飞至,但虞世基、封德彝等一帮弄臣却隐瞒文书,不予上报,每日只求取悦皇帝。杨广有次问虞世基外面的贼变多了还是变少了,虞世基为了讨好,睁着眼睛说瞎话,道贼众渐少,杨广于是更加纸醉金迷。更有甚者,前时洛阳杨侗(原杨侗)派遣太常丞元善达前来江都求援,上奏称李密有众百万,围逼东都,据沧口仓,城内无食,若陛下速还,乌合必散;不然者,东都决没。杨广为之改容。但虞世基却进谗言说:“越王年少,此辈诳之。若如所言,元善达何缘来至?”直指元善达所言非实,而是欺蒙皇帝,更是看不起东都洛阳的杨侗。杨广于是勃然大怒,道:“善达小人,敢廷辱我!”派他往农民军占领的地方去运粮,结果元善达为贼众所杀。这件事之后,再也没有人向杨广说义军之事。 当日若是杨广当真相信元善达之言,那么虞世基以前所说贼众越少的事岂不穿帮?虞世基为了自身安危利益,断然不顾国家利益,实被江都正直大臣恨之入骨,但是乃何杨广根本没有心思闻听义军之事,仿如一只将头埋在沙里的鸵鸟,活在谄言当中。 李桐客的话一说完,杨广微不可察的皱了一下眉头,虞世基敏悦的捕捉到这一点,心中一阵冷笑,看了一眼李桐客,心道:“任你如何说词,陛下已是打定主意要定都江南,想要陛下回去,却是千难万难,这个时候不顺应圣意,岂不自寻死路?”当下出列,道:“李桐客之言缪矣!想江东之民,望陛下久已!犹婴儿之望父母。陛下定都丹阳,正合民意。江东险阻,有长江天险,沃野千里,水草丰盛,正是龙兴之地,陛下若是定都于此,外可凭险,内可安享,何乐不为之?” 这话杨广才爱听。闻言眉毛一展,露出一丝笑意。他现在早不复雄心万丈,只想享尽余生,看遍风景,尝遍美酒,闲时与美人娱乐,兴趣来时便上上朝,这样的日子才是他目前所想要的。 虞世基立于朝中多年,来江都之后,更是接近皇帝,自然有一帮子朝臣围绕在他身边,而江都本地的士族、公卿更是愿意杨广就留在这儿,这样才有利于他们的家族门阀发展,至于隋室的前途,于他们何干?说句实在话,换谁做皇帝于他们而言都一样,最主要的是家族门阀的利益。虞世基的话一说完,这些人便纷纷跳了出来,一面歌颂杨广,请都丹阳,一面大加鞭苔李桐客、李才。 甚至有人对李桐客、李才的李姓也提出了攻击,近来流传全国的童谣木子李夺天下,这李桐客、李才就是那有可能夺取大隋江山的敌人,杨广听从了这些话,罢免了李桐客、李才的职务,派人建造丹阳宫,准备迁都。 李才乃是右候卫大将军,在骁果军中有着很高的威望,杨广罢免了他,骁果军军心更加浮动,于是,杨广让一向宠信的虎贲郎将司马德戡领骁果军,屯于东城。 让他想不到的是,此举,为不久之后的兵变埋下了直接诱因。 = 一座极为巧丽的亭阁当中,两个穿着华贵衣裳的中年男子正对坐着饮酒。这二人长相极为相似,但精神气质却又极为不同,一个看上去目中无光,平庸不显,另一个看上去却神采奕奕,眸中精光四射。这二人,一个叫宇文化及,一个叫宇文智及,乃是当今皇帝杨广身边最宠信的朝臣之二。平庸不显的乃是宇文化及,精光四射的是宇文智及。这二兄弟,自小就不同,宇文化及向来胆小怕事,性格懦弱,做什么事犹犹豫豫,而宇文智及则决断勇毅、聪明伶俐,对得起他名字当中的那个智字。像宇文化及这样的人,若非其父宇文述终其一生受到杨广的宠信,他也不会得到重用,也不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