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第九十八章 夜下追杀 (第3/4页)
生你知道吗?听说他到安邑时,十万百姓沿道欢迎他做了何事吗?” 贾诩眉头一蹙,不悦道:“跟先生卖关子?” 书童笑了笑,忙说道:“他居然下马一路和所有的百姓握手,直至安邑内城!堂堂一位将军,竟与那些平头百姓如斯亲近,当真是奇哉怪哉!不收赋税,莫不成他不想筹集军饷。” 贾诩眼中闪过一丝凛然,对这个消息感到有些意外,随即面露一丝玩味的笑意:“这个人愈发显得特别了!安邑一地,华雄之名将尽入天下英雄之耳,可入史册也!华雄,尽地做吧!让文和看看你究竟是何方神圣!” 喃喃的话语中,贾诩的绪有些激动,有些兴奋,华雄是否能成为一个值得他投效的人,一切就看在董卓势灭前,华雄能做到什么地步! 同一片天空下,另一个地方却是没有雨的,所有的只是一个清朗地星空。 徐晃站在自己家中小小地花园内,目光望着黑暗中的花朵,陷入一片沉思之中。 “公明,此城可为我军行卫戍之职,今命你领一百士兵夜袭于此,制造混乱,事但成,我领大军攻之!” 思绪中的画面回转到白天在杨奉府上地景,这样一个命令却让徐晃更加寒心起来。 自长安回来,杨奉就大幅地削弱徐晃的带兵,到最后,徐晃手下只有与他最亲近的一百亲兵,徐晃嘴上不说,心中却明白,与华雄的赌约,他输了,输得十分地彻底。 但即便是输了,即便是对杨奉十分地不满,徐晃还是希望能留在这里,期望有朝一能再立功,再得杨奉重用。 可天不遂人愿。这次杨奉却交给他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领一百人去袭击一座还算坚固又有数千人守卫地城池,而杨奉手下明明有数万大军可调,却要自己去做这事,这不是把自己朝死路上bī)吗? “唉!主公,你为何定要如此待晃!莫非真教那华雄言中,晃于你帐下多年,你却如此轻易便猜疑于晃,实在教晃心寒啊!” 自言自语地说完这句话。徐晃返离开花园。走向自己的卧房。 “你既容不得晃。那晃也只好另投明主!这些年的宾主之义,非是我徐公明负之,乃是你杨奉自断!” 在卧房内写下一封算是叛主的言语,徐晃依旧有些犹豫,舀起布帛端详了一遍。 “字付五官中郎将中军都督华雄,自与将军别后,诚如将军所言。杨奉自此对晃生疑,与晃百般为难,多年宾主之义dàng)然无存,晃心甚痛!转投明主,如前番将军所言,晃投于将军帐下,奈何家小皆在此间,但祈将军能助晃之家小脱困。晃即可领亲兵百人径投将军!徐公明谨此敬上。望将军信守诺言!” 短短的一封信,却让徐晃深感为难,但最后还是传来亲兵。让亲兵秘密将此信送去安邑交给华雄,可是在这个时候,亲兵却报来一个奇怪的消息。 “将军,门外有一人,称是将军长安故人,特来拜访!” 徐晃眉头微微一皱,他一直随杨奉在外,长安不曾有什么故人,即便认得几人,那也不过是官场上打过一些照面之人。 “命人带他去前厅!你且让人将信送出。”徐晃说完,径自出房间向前厅走去。 “你是何人?” 徐晃到了前厅,见到这所谓的“长安故人”,却发现自己从未见过来人,当下肃容质问。 来人做了个长揖道:“关西裴元绍见过徐将军!” “关西裴元绍?本将军不识于你,何故谎称长安故人?若是说不出个所以然,本将军可不会轻饶于你!” 说话中,徐晃心下更是生疑,神色间已有不悦,但还是隐忍住不动手,没弄清楚对方来意前,徐晃是不会贸然舀下这个冒失之人的。 裴元绍笑道:“不瞒徐将军,故人者,非是裴某,乃是裴某主公——华雄!不知徐将军可还记得?” 徐晃神色一变,眼珠一转,华雄在这个时机派人来,这似乎不太可能,再度质问道:“你是华雄将军之人?有何证明?”
裴元绍说道:“徐将军与我家主公之赌约,怕是输得很彻底吧!裴听闻,徐将军似将被派一必死任务,不知是真是假?” 裴元绍地话让徐晃确定了他地份,可同时也给徐晃带来一个不小地震撼:华雄居然早已派人来了城中,只待我应变。如此看来,他竟是早有所料!派人前来,也必是为护我家小,他之所想,竟如此周全。 “原来是裴兄,华将军派裴兄前来,可是为了在徐某心生退意时,护徐某家小离城?” 裴元绍心中一紧,看不出这徐晃脑子倒还好使,一下就猜出了自己的来意,裴元绍笑道:“徐将军心思如此之快,裴某佩服,正如徐将军所说,主公着我等在徐将军要离开时,助徐将军家小离开,正所谓先下手为强,提前离开,方可令杨奉不易察觉!裴某来城中已有些时,徐将军近来所受,在杨奉军中已传扬开来,其他虽不明个中原因,但裴某却是明白,到如今势,徐将军莫非还想留在此间不成?” 徐晃盯着裴元绍一会,心中不得不为华雄的料事和缜密而称道,叹了口气说道:“唉!想不到多年宾主之义,竟如此不堪一试!裴兄可有办法令徐某家小脱困?” 听了这句话,裴元绍面色一喜,自忖自己出现的时机果然没错,谁也不会坐这等死,当下裴元绍说道:“徐将军愿走,我家主公定必大喜,事不宜迟,今晚便走如何?” “今晚便走?这么快?”徐晃不由一怔。 “裴某既是为接徐将军家小离去,自是做好徐将军随时走的准备,只需徐将军通知一下,裴某今夜便可带徐将军家小离城而去。” 能早走一刻。便多一分安全,徐晃当即同意,迅速招来一家老小与亲兵,做好出走的准备,而在徐晃集结好人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