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魂_第七卷 力挽狂澜 第十七节 绝不手软[1700票额外第一爆]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卷 力挽狂澜 第十七节 绝不手软[1700票额外第一爆] (第1/2页)

    【棉花糖小说网】

    这场双方战斗机的对决中,可以用“飞蛾扑火”来形容f4f的行动。飞行员素质,战机性能都不如对手的情况下,就算f4f有短暂的数量优势,可随着另外两个小队的“隼”加入战斗,距离第17特混舰队20海里的这片空中战场上的局势就开始一面倒了。到后,“野猫”全都忘记了自己的职责,“隼”疯狂的追杀着那些逃窜的“野猫”美军飞行员都只顾得逃命,而忘记了他们重要的职责,没有一名美军飞行员想到要去拦截唐帝国的轰炸机!

    此时美国舰队里的雷达已经开启,美国战舰使用的是第一代雷达,其性能与唐帝国海军装备的第一代雷达差不多。20海里的探测距离是肯定有的,可大的问题是,这些雷达的鼓掌率非常高而且美国舰队里就只有三艘重巡洋舰上配备了雷达,其中只一艘舰队左侧,另外两艘分别舰队的前方与后方。

    这个距离上有没有雷达都无所差别。当时的指挥系统根本就无法将雷达的性能完全发挥出来。实际上,除了远距离发现目标之外,雷达的另外一个极为重要的作用就是引导防空作战。因为受到整个指挥体系落后的影响,雷达的这个作用基本上没有发挥出来。直到战争后期唐帝国海军才开始这方面的尝试,而真正让雷达与指挥系统真正的结合起来,还是大战之后十多年的事了。

    轰炸机群大概落后前出护航战斗机群十分钟左右的航程。也就安士乐率领护航战斗机追杀“野猫”的时候,秋耿波中校率领的“翠鸟”机群首先看到了前方正以快速度朝北航行的第17特混舰队。舰队里的两艘航母确实非常容易辨认。“列克星敦”号高大威猛,是类似于“赤城”号,由主力舰改建而来地大型舰队航母,其排水量近五万吨,是当时世界上大的舰队航母,而且这个纪录将被一直保持到战争后期。相反。“黄蜂”号就要小得多了,仅长度就比“列克星敦”号短了35米。

    “黄蜂”号实际上并不是美国一级舰队航母而是为了用光《松江条约》限制下的所有航母吨位,以取代老旧不堪的“兰利”号而建造的一艘单独成为一级的航母。设计上,“黄蜂”号类似于等比例缩小的“约克城”级航母,但性能上并不令人满意,其中糟糕地就是,其水下防护能力比“约克城”级航母还要薄弱航母的满载排水量仅17500余吨,长2344米,大速度刚超过29节。而这么小的舰体内带了86架战机安放2000名舰队官兵结果,航母舰面上布置的防空火炮少得可怜。

    美国海军初并没有将“黄蜂”号当作舰队航母使用,而是一直将其留大西洋,一来承担训练任务二来就是为船队护航。到大西洋上执行有限的作战巡逻任务大战爆发前夕,美国海军认识到其部署太平洋上地航母数量少于唐帝国海军。因此才决定将“黄蜂”好紧急调入太平洋。结果,“黄蜂”号没有赶上第一场海战,到达珍珠港之后就顶替了受伤地“约克城”号,成为了弗莱彻的旗舰。

    单论航空打击能力的话,“黄蜂”号不“列克星敦”号之下。秋耿波可不知道这一点,而且他也不会关心这一点,他唯一看中地就是“列克星敦”号那庞大的身躯,270米的长度!对任何一名轰炸机飞行员来讲,大的战舰肯定有吸引力。结果,秋耿波根本就没有等到慢了一些的“鱼鹰”鱼雷机群到达。迅速的分派了任务之后,立即就率领一个小队的“翠鸟”朝着“列克星敦”号冲了过去。

    美国战舰上的防空火炮立即响起,弗莱彻与菲奇肯定都怨恨战舰上的防空火炮太少了。特别是弗莱彻少将,“菲律宾海战”中,“约克城”号就已经暴露出了防空火力不足的缺点,而弗莱彻也战报中提到了这一点,要求全面加强战舰地防空火力。美国海军部甚至秘密将几名日本的航母设计师请来,根据这些日本人的意见,拿出了一份加强防空火力的计划书出来。可这已经太迟了。两支特混舰队离开珍珠港的时候,四艘航母,以及其他的护航战舰上只临时增加了一批50的重机枪,实战中,这些重机枪几乎没有任何作用。

    秋耿波也为美国战舰的防空火力吃惊,他惊讶地是美国舰队的防空火力竟然比开战时日本战舰的还要差。这也许是他的错觉,经历了那么多次残酷的战斗之后,如同秋耿波这样的老牌轰炸机飞行员已经习惯了从密集的火网中穿过,然后再开始俯冲的情况。而现,他们竟然没有受到多大的威胁就到达了航母上空,跟随秋耿波座机后面的十一架“翠鸟”无一被击中。

    十二架“翠鸟”迅速分成三个小队,然后陆续开始俯冲投弹。秋耿波没有第一个俯冲,现他是大队长了,他必须要指挥其他轰炸机先投弹,借此机会让多的飞行员获得实战机会,他的第一任务是指挥,而不是攻击。

    “翠鸟”俯冲时发出的尖啸声非常特别,这是“列克星敦”号航母葬礼的序曲。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