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一百零三、战舰的震慑 (第1/2页)
他们或许是没有得到消息,或许是为了生计,不愿意离开工作的岗位,更多的则是不信,毕竟赤极洋已经和平了数十年,没有见识过危险的商人年青一代还不能够从社会的缓慢变化中警惕。 不管怎么说,赤极洋商商们能够做到的也只有这么多了,剩下的就只有看形势的变化了。 赤极洋的局势一天比一天恶劣,政客们开始鼓吹起商人的原罪,公然宣扬赤极洋的问题是商人所带来的。 不仅如此,一些青壮军阀也开始频频聚会,土著部落里开始热闹了起来。 他们瘦黑的身体里似乎有一种潜能开始浮现,就连最懒的土著也从床下摸出生锈的冷巴刀,默默的蹲在小溪边,慢慢的磨着,似乎想要将刀磨到最锋锐的状态。 这种局势的变化,就连外出买菜的仆人都察觉到了。 他们回来之后,就被夏子云叫去问话,夏子云没时间外出探查情况,也只有靠这些外出买菜的仆人来探听消息了。 凭借这些仆人的诉说,夏子云可以清楚的还原出赤极洋现在的情况。 四处土著聚集,冷巴刀的寒光让街道上萧条了不少,就连不少的军阀都将军队收入营地,勒令不得私自外出。 这是大乱将至的预兆啊。 许司令那边到底怎么样了?夏子云心中不禁冒出一丝焦急。 如果国内不能伸出强大的援手,仅仅凭自己手上的这点青壮,光是一个小军阀就能灭掉,大乱之时,谁知道那些军阀会干出什么事来? 不过焦急归焦急,该做的事还是要一件件做下去。 三千青壮如果训练好了的话,也是一支不可小窥的力量。 想到这里,夏子云将一些外功逐步传授了下去。 那些青壮原本心中对夏子云是大骂不已,换成你也得大骂。 每天的训练几乎要将人榨干一般,可以说上床的力气都几乎没有。 如此一来,始作俑者夏子云自然要承受青壮们的千夫指。 但随着外功的传授,青壮们的心态开始出现了变化。 说句题外话,这赤极洋的商人相对于国内的商人来说,在尊师重道乃至大商的传统上,做得要出色得多。 天地君亲师,这句话是每一个商人学童在进入商文学校时最先学习的东西。 而夏子云将外功功夫传授于他们,在他们的心里自然就是师父了,传艺之恩为师尊。 何况夏子云所传授的外功乃是红箭大队里精挑细选出来的功夫,有着修炼进展快,威力大等特点。 当青壮们发现这一点的时候,心中的激动难以言语。 在赤极洋的商人因为历经苦难,都有练武强身的习惯。 当然大商功夫之所以日渐衰落,其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挟技自珍四个字。 通常都是师父在教徒弟的时候要留一手,直到死之前才将秘笈传出,如此一来,想要学到真功夫,通常很难。 这一点上,赤极洋的武林更为严重。 因此,青壮们发现自己所练习的武功比平常里所见到的功夫强上数倍,这就是真功夫啊,他们心中自然就对传下功夫的夏子云有了一种敬意。 随着时间的推移,功夫的不断精深,青壮们的实力已经与常人拉开了一段距离。 可以想象,在一两个月内,你从一个平头老百姓变成了手提上百斤不累的高手,这样的变化足以让他们对夏子云言听计从了。 当然夏子云不仅仅是让青壮们练武,就连那些老兵也被纳入到夏子云的大练武中。 对于青壮们的变化,夏子云是乐得其见的,虽然夏子云一个人惯了,不过以后想要回到王台找那董鸿兵报仇,光凭自己一人很难。 手下有一些亲信,什么难事都会变得好办得多。 在训练了两个月之后,青壮们较之以前是完全大变样,穿着迷彩服,令行禁止,不管是射击还是武术都算得上精兵的范畴了。 不过唯一的问题是,这些所谓的精兵还没有上过战场,没有见过血,光凭一腔热血是不行的,一旦见了真阵仗的话,很可能吓得连枪都握不稳。 这个问题难不倒夏子云,要知道在红箭大队时就有过这样的考验。 为此,牛管家几乎将周围的鸡鸭羊牛尽数买进。 海滨浴场在那几天里被划为孟家禁地,整日里传出牲口的惨叫声,一些好奇的孟家子弟曾偷偷前去打探,不过回来之后面色青白,呕吐不已,几天之内无心饮食,可见其中有多么血腥。 看着周身传出一股股血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