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顺藤摸瓜 (第2/2页)
认自己没良心,但是目前为止却没有做过一点对母亲有良心的事情。孤儿院很快就要搬迁了,或许下一次来的时候这里将不复存在。等一切都结束了,一定好好在母亲身边住几天,把爱心传承下去…… 回到店里,叶青重新翻阅那些日记,除了宋贞和郑爱华之外,还有两个叫潘巧雨和萧燕的女生被提到。只是她们没有留下日记,更没有留下任何印记。叶青推测师父的学生恋人应该就是其中的某一个。宋贞和郑爱华的日记基本都是流水账,没有流露出任何私人感情,对班主任也没有特别的描写,似乎可以排除在外。剩下的只有潘巧雨和萧燕了,或许是两人中的某一个,不过也有另一种可能,日记中并没有提到班主任的恋人。这样的话叶青就无从查起了。 第二天他和老铁开始寻访之路,查找日记中提到的考古学院,黄灿也在网上做了搜索,洛阳在那个年代并没有成规模的独立的考古学院。叶青顿时被难住了,传说中的学校竟然没有,那么师父和他的学生从哪里来呢? 黄灿说离洛阳很近的一座城市有考古专业的大学,而且这座大学历史悠久,早在六七十年代就已经成立,培养了不少考古人才。或许是那所学校也说不定。叶青认为有可能,两座城市距离不算远,在这里参加孤儿院的劳动也有可能。 老铁有不同意见,八十年代中期的时候交通不是很发达,几个学生会天天坐车来百里之外的孤儿院劳动?这是一处硬伤,把之前的推断全盘否定。 董兰兰说会不会该市的考古学院在洛阳有分校呢?黄灿在网上搜不到,叶青和老铁又开始第二次寻访。一天后终于有了眉目,果如董兰兰所言,当年确实有一座分校,在洛阳开设了考古专业,只不过规模不大,几年之后便取消,所以很少有人记得。叶青费劲周折找到了该校的部分学生信息,其中有关于 的内容,他大学毕业后参加了一个省级的考古队,后来档案也被调到了考古队。叶青马不停蹄地寻找当年的考古队,好不容易有了下落,是当年考古队的队长。老队长已到了退休的年纪,不过精神很好,对当年的弟子袁光明有印象。队长说袁光明在考古队工作了三四年,参加了几个大型古墓的科考挖掘,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时候离开考古队,当时时兴下海经商。袁光明开始了经商之旅,据说起初在农村收购旧物,然后在古玩市场倒卖,几年时间便形成了原始积累,后来开了一家规模很大的古玩连锁店,总店据说在开封。叶青终于体会到什么叫顺藤摸瓜,他手里的这条瓜藤很长很长,好像没有尽头,只有硬着头皮摸下去。他连夜赶奔开封,通过黄守信的关系找到几个当地古玩界的行家,询问袁光明的情况,人家说他以前确实在开封红火过一段时间,不过后来发生了一件事,他的古玩店一夜之间倒闭,灰溜溜离开开封,有人说他南下去了武汉,也有人说北上去了TJ总之再也没回过HN叶青再次托关系寻找,寻找到几个当年的知情人,他们都是袁光明连锁店的伙计,对老板的去向有最直接的消息。他们说老板既没在TJ也没有去武汉,而是在南方一座小城安身,城市说小也不小,属于环山抱水清秀雅致的城市,比较适合休闲旅游和居住。叶青打听好小城的名字:苏州,接着马不停蹄南下……
叶青收拾行囊,准备第二天赶奔苏州。他和老铁兵分两路,老铁负责邹丽的事情,查找月影灯的线索。邹丽在BJ上大学,现在估计放寒假了,不过邹丽应该没有回家还在BJ住校。他和老铁商议好,明天一起出发,一个北上一个南下。董兰兰和老铁一组,黄灿要么留下来,要么跟叶青一组。听到这个安排,黄灿撅着嘴不乐意,她也想跟老铁一起北上,不过董兰兰和老铁出双入对,她跟着显然不合适。最后只能跟叶青同行,总之让她一个人留下来是万万不行的。 当天夜里老铁又找叶青谈话,说现在临近春节,不如过完年再去。大家辛苦了一年,该好好休息几天。叶青无论如何不同意,日记在秦家手上放过,我们能分析出来的东西,人家未必不能。现在我们就是跟秦家赛跑,一定要赶在他们之前找到袁光明,找到木雕鬼脸的下落。老铁想想也对,于是打消了原来的念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