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九章 沈博鸣 (第1/2页)
说的师爷脸上红一阵紫一阵的,知道慕章才学远高于自己,说这话分明是在调侃他做的诗不工整。 其实慕章并无此心,他不过随口说说,的确这年头谁都爱表现自己的几分风sao才情,凑个五言一句七言一句,就自认为是在作诗,韵辙不论,平仄不究,还要到处去卖弄哩。 慕章是个饱学的才子,这审不明师爷怎么能和他相比,慕章怕师爷面子太挂不住,继而说道,“不过作诗也要有诗情才行,我这几日叨扰县衙,原是为了心爱贵县的菊花,想一饱眼福才肯继续上路。如今虽然菊花还没有到盛开的时候,不过闲着也是闲着,有兴游历一下贵宝地的名山大岳,不知道有没有值得推荐的去处?” 师爷见是动问本处乡土名胜,赶紧回道,“这附近好去处倒是有的,若公子爱山,这附近最有名的便是八目山了,可惜不是寻常人可以去的地方。” 慕章心中暗自一喜,原来得来全不费工夫,难道“八目”、“三香”、“老鼠”中的“八目”说的就是这座八目山么。 赶紧问道,“好一个八目山,能起这样的名字,其中必有高人啊。” 这里文的作者又要说文解字一番,何为八目呢?八目指的是儒家提倡的个人道德修养和立身的八个步骤。它是《大学》中所说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家把认识论的格物、致知,道德论的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政治论的治国、平天下联成一个不可分离的体系,并称为八目。与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三纲并称为“三纲八目”。三纲八目是儒家学派教育体系的最根本思想。 审不明听了这话,笑道,“高人不知道有没有,不过强人怕是真的有。这八目山不太平着呢。” 慕章听他这样讲便越发的好奇,想到梦中的那个头目和一群喽啰,莫非就是审不明口中的强人? 故意问道,“朗朗乾坤、太平盛世,难道山中还有强盗不成?若是有,官府难道听任不管的么?” 审不明摇摇头道,“怎么没有,这八目山中有个三湘会,聚集了一批强盗,这些人原是三湘逃难来的难民,自从盘踞在这八目山,集结成社,有了组织成立了帮会,在我们这一带有名的很呢。” 再掉个书袋,说说三湘是个什么玩意儿。众所周之,湖南简称为“湘”,那是因为一条湘江纵贯湖南全省。其中,湘水发源地与漓水合流后称“漓湘”,中游与潇水合流后称“潇湘”,下游与蒸水合流后称“蒸湘”,这就是所谓的“三湘”,但是从普通意义上来说,三湘指的就是湖南。比如福建又称八闽,江苏北部地区又称两淮,湖南以湘江得名,因此又称为三湘。 慕章这时,已经把“八目”、“三香”、“老鼠”中的“八目”、“三香”都搞清楚了,“八目”指的是八目山,“三香”指的是三湘会,这些应该都不是巧合,而是线索无疑。现在只剩最后一个未解的迷题,“老鼠”指的是什么呢?这个谜底尚未解开。 慕章继续问道,“既然知道八目山中有匪患,何以不剿灭他们呢?” 师爷神秘一笑,说道,“三少爷不是外人,告诉你也无妨。从来地方剿匪,都是越剿匪越多的。” “这话是什么意思?”慕章好奇地问道。 这审不明真是酒喝多了,面露得意之色,说道,“这地方上有匪患,国家就有专项的剿匪拨款,附近乡勇也能够得到官府的资助。恶匪当然要缴,可是八目山的这伙匪徒,他们并不sao扰地方,只是占山为王,问过路商家收取过路费、保护费,既不侵扰乡里,也不危害地方,反而经常接济穷人。” “他们常年来已经形成了和官府和平共处的游戏规则。所以地方官府也乐得山中有匪,每年还能借助他们得到朝廷贴补的剿匪经费,他们也能够安分守己,只在自己的活动范围内求财。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明知山中有匪,也就听之任之了。” 慕章笑道,“这倒是的,只是不知道我若去八目山野游,会不会有被山贼打劫的危险呢?” 审不明笑道,“就是你问起,我这么胡乱一说,你去那地方做什么,万一遇到什么事情,我们县衙是担待不起的。” 慕章道,“我不去,就是问一下地方上的风土人情而已,师爷不用紧张。这时候也不早了,师爷早点休息吧,慕章告辞。” 审不明起身相送,慕章见他酒吃的很醉,步履都快不稳了,再三请他留步。 慕章回到自己房中,心中思索,如今已粗粗地搞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