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取而代之 (第2/2页)
靠力量,是一个军队的中坚依靠。 次日,百姓一觉醒来,发现变天了,城门上的官兵完全变了一个样,和蔼可亲,不再打骂百姓,也没有胡乱收取城门费。难能可贵的是,还帮助弱老推车,搀扶瞎婆婆,很快就得到百姓的认可,一传十,十传百,新军的名声瞬间传遍了十里八乡。 这是依克唐阿留下的两个连队,整编了原来的旧军队,除了战死的和跟着副都统富勒泰逃跑的,还剩下一千余人。通过他们的一番淘汰选拔,一下子剔除了五百人,基本合格的只有七百余人。 李书星接到他们的奏折后,内心画满了问号,这件事从头到尾透着邪气,绝对不是因为反对军队整编这么简单。到目前为止,前去整顿军队的人马已经出发,近处省份已经开始,远处的省份还没有到位。 传回的消息表明,其他地方也有类似事件发生,但没有山海关这么严重,竟然动起刀枪来。此时的中国,地缘辽阔,交通工具又非常落后,到达目的地需要花费很长时间。特别是边疆地区,不知道要混乱成什么样子,天高皇帝远,土皇帝坐久了,恐怕很难接受改编。 李书星前期的重点放在内地各个省份,而新疆、西藏、乌梁海和东北边疆暂时没有派遣新军,只等稳定了较近的地区,再向边界渗透。 这次事件,为李书星敲响了警钟,前途不可预知,道路上充满了荆棘和坎坷。现在需要的不仅仅是实力,更需要百折不挠的勇气和信心,克服重重困难,谨慎前行。 山海关是直隶省永平府管辖,鉴于是军事要隘,李书星即可下旨给依克唐阿的部下,让他们留在那里负责军务,并指使当地官府加强吏治,严惩流寇乱贼,维护治安。
李书星还是不放心,总觉得有些事情没有安排好,立刻把肖云龙传来,地方的治安是一个大问题。逢此乱世,百姓的生活十分困苦,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从而很容易滋生盗贼流民。 李书星登基后,警察总署的权力增大,逐渐代替了地方司法机构。直到晚清,中国的地方司法是行政合一的司法机构,也就是说知县统管一县的政务和司法,知府和巡抚同样有审判案件的权力。 一个知县集地方三法司权力于一身,如果此人贪赃枉法,独断专行,很容易草菅人命,造成冤假错案。 肖云龙也是皇上的大红人,总部就设在皇城里,得到圣旨,急忙进宫参见,正好自己也有事情回禀。 “皇上吉祥,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吧,只要不是朝会,用不着这个虚礼。” “皇上,臣这些日子想念的紧,所以才情不自禁,还请皇上恕罪!” “行了,朕来问你,各地警署设置的怎么样了?今天山海关传来一份奏折,里面提到滥收城门费的问题,可见你的队伍还没有涉及到那里,这不应该呀。” 肖云龙不敢顶撞,汗颜道:“都是微臣处事不周,让皇上担心了,截止目前,中原各省各府都已经设立了机构,长江以南只在省城设置厅级机构,少数重要府城也设置了机构。其他地方太过偏远,一时之间还没有那么多的财力和人力,臣的想法是,先稳定中原,等积累了一定的人才和经验,然后再广而推之,皇上以为如何?” 李书星知道事情急不得,虽然不是新生事物,但是一个地方机构的添置需要很长时间,也许长达数年才能完善。中国古代的司法建制比较齐全,大理寺相当于现在的最高法院,刑部相当于现在的警察局,都察院相当于最高检察院。 欠缺的是地方上没有这些机构,李书星实行的警察署正好填补上这个空缺,分担了刑狱和缉拿,减轻了地方行政长官的负担,容易让百姓接受,只是官职名称不同而已。 李书星道:“朕也是这个意思,京师周边的几个省份可是重中之重,你打算何时完善呀?特别是直隶省,京畿要地,社会治安十分重要,应该是你们近段时间的重点。” 肖云龙知道皇上有些生气和着急,恭敬道:“谨遵圣旨,臣立刻着手安排,如果再有差错,提头来见。” 李书星笑道:“少说些血淋淋的话,只要你们尽心办事,朕不会怪罪的,永平府的事情尽快办理,毕竟是关隘重镇,马虎不得。” “臣遵旨!” “好了,你下去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