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回家 (第2/2页)
。 黄启明虽然心中很希望刘明能够再次出仕,但看到刘明方才那副模样,他知道自己已经不能说服大人。 “不知道大人刚才看到了什么,难道变革真的失败,大人身死族灭?”想到这里,黄启明浑身打了一个激灵,幸亏自己没有冒然劝谏,不然难免触了大人的霉头。 “吩咐账房领为李林领三十贯钱,这书库你管理甚是称心,标签一事更是解决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你也莫要推辞,算是对你的奖赏。” 刘明心知此子或许会成为自己的弟子,虽然他从来没有想要收一个寒门士子,但李林与众人不同,倒是给他留下了许多期待。 “谢大人赏赐。”李若秋心下一喜,有了这三十贯钱,足够自己郡试所用,多余的钱也可以补贴家用了。 “李林,还有半月便是考试,你也莫要待在这里,最后的半月你好好磨练一番,使得知识融会贯通,这对你有好处。”刘明思索了片刻,这李林一直待在书库也不是个事儿,眼看考试临近,正是最后搏一搏的时刻,岂能因为抄书而耽搁了。 “多谢大人体谅,学生明白,这就告辞。” 说罢,李若秋行了一礼,转身离去,独自去书库收拾了一些东西,向年纪比自己还小的小三打了一个招呼,走出了刘府。 雨停了,远空出现烈日,不知不觉已是晌午十分,新雨过后的街上露出几分透亮,阳光打在地面上折射过来,有了一种与往日不同的景色浮现在眼前。
不远处的割rou行很多,正是时候,割rou的人不算少,一块块大条rou被拉开,开水的余温似乎还弥留在案板上。 “张二叔,给我割三斤新鲜rou,肥rou不要太多。”李林看着一个屠子似得中年男人,开口呼喊了道。 “原来是李林小子,来的及时,这头猪刚宰杀,新鲜的很。”说话间,张二叔动作娴熟的将rou好。 看到这里,李若秋的脸上露出一个微笑,三百六十行,张二叔割下这么一块rou,用称一量,果真是三斤rou,不多不少。 “李林,再过半月便是郡试,可是做好了准备?”李林家虽然家境不好,但前几年李父健在的时候,那是有着功名的官人,左邻右舍自然尊重的很。如今去世,但他们对李林还是颇为照顾。 “已经苦读这许多年,就等着这么一回考试,不然就要等到三年之后了,尽人事听天命,希望祖宗保佑。”李林摇了摇头,知道这卖rou二叔也是好心,没有多说。 大夏的郡试与前朝有所不同,前朝的郡试不分年岁,每年都会有学院选拔考试,考中者便是功名,但当今夏朝却不一样,每三年一次,其中道理李若秋琢磨了许久,才想通了关节。 每年考试必定产生这许多秀才,每位秀才赏田免赋,过年过节还有补偿,这对于朝廷是个很大的经济负担,再者而言,这许多秀才必定有个去处,虽说都是不入流的小官,这数量一多,造成官员繁冗是在所难免的。 大夏朝太祖考虑到这一层,随即将这科举制度做出了一定的调整,每三年会有官员退下,也有官员重新顶替,如此造成一个良性循环。 “如此的确是将童试卡的比较严格啊。”李若秋拎上三斤rou,一边走着一边想到。 前朝的秀才不值钱,甚至许多秀才一生贫困潦倒,当然,这也在所难免,秀才越多,朝廷的负担越重,到了王朝的后期,皇室的开销都成问题,哪里会理会一个小小秀才的死活。如此一来买卖官位便开始盛行,穷途末路之下,灭亡是自然的了。 “娘,我回来了。” “怎地今日回来的早,莫非……”李若秋知道母亲又多心了,当下开口解释。 “母亲,还有半月便是郡试,刘大人让我回家多做准备。以免耽搁了正经事。”听到李若秋的解释,李氏顿时松了一口气。 “娘,这是刘大人给我的褒奖,三十贯钱,足够我们今年的开销了。”一贯钱是一千文,如今猪rou也只有十五文钱一斤,粮米更是便宜。这一贯钱便是相当于一千元。 “这刘府还真是大方,居然打赏了三十贯钱,这下你郡试的钱够花销了。”李氏脸上露出一个欣慰的微笑来。 “母亲,儿子日后必定要振兴家族,这些钱财又算的了什么。”李若秋一咬牙关,目光坚定的看着李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