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拜师 (第2/2页)
曳。 “是个真品,你真是好运气。”听到刘明这么说,一旁的老王不禁瞪大了眼睛,这千金难求的春秋笔居然真的被李若秋淘到,当年自己知道大人喜欢这种墨宝,可是寻找多年也没有碰上,这少年也真是运气上佳。 “是真品?”李若秋也故作惊讶,双目看着那支破败的笔杆。 “这礼物太贵重了,虽然是五品春秋笔,可也算是价值连城,我可不能收你的。” “弟子承蒙老师拔擢,这春秋笔虽然有些价值,可是对我却是无用,千金难买师生情,老师,若是您不肯收,这让我如何是好,如何敢以弟子自居?”李若秋神色诚恳,看不出半分虚假,也却是如此,这身外之物于他而言的确无用。 看着李若秋清澈的眼神与恭敬的态度,刘明心中一片火热,虽然年过五旬,可李若秋的这番话令他心中安慰更甚。 “千金难买师生情啊,好,既然如此,我也不矫情。”刘明叹息一声,不知在想些什么。 “林儿,如今你年方十五,算是一郡之才,可是你要时刻谨记,历史上,这比你天才的人物也有很多,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高居庙堂,身死名裂的更是站了多数。” “你是我弟子,我有几个问题问你,第一,若为朝堂之臣,能否忠君侍国?”刘明语气一边,目光中带着一丝凌厉。 “若君不负臣,愿鞠躬精粹。” 听到李若秋如此回答,刘明心中黯然,若是一些后辈听到他的这个问话,绝对会毫不犹豫的应下来,这李林虽然明事理,知进退,可绝不是死谏之臣,除非君不负臣。
“第二,若为一方大员,可为黎明百姓造福一方,待民如子?” “若为一方大员,民不叛变,定然造福一方,视如手足。” 听到李林若秋的话,刘明的语气一顿,看着面前少年毫无退缩的模样,刘明心中苦笑一声,余下的问题也作罢,李林此人,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 “老师,弟子自幼读圣贤书,也知道忠jianian是非,当今圣上明察秋毫,颇有太祖之贤明风采,我朝中人定然会不遗余力,可若是君为商纣夏桀,臣该如何自处?”商纣,夏桀,这个位面也有着这两位昏君。 “学生不才,自知无法力挽狂澜,愿意遁世隐居,虽说忠君治国乃臣子的本分,可是君负臣,负国,负天下,如何让家国之内,四海之境的黎民臣服?” “我观你面相,却知是个是非分明的人,今日一问果然如此,也罢,这就是底线,李林,若是人不负你,你也勿要负人。” “老师,弟子定不会作乱,作乱的只有这时势。” “李林,你是我弟子不日我就会向郡内公布,在这明安郡,你老师我还是有几分薄面,足够你在此地畅行无阻了。”刘明装作没有听懂李若秋的话,只是扯开了话题。 “弟子明白。” “还有一件事,我本不愿作弊,但是你是我弟子,我也不得不谨慎对待,今日内阁发生许多变化,这诸多内阁大臣都掌握一些实权,本届的科举会发生一些变化,一榜十名内的各郡秀才可以随同往届的秀才公一同参加这府试,虽然放出了言语,却也没见着落实,不过,你也要造作准备。”刘明沉吟了片刻,终究说出了一个重磅消息。 “居然有这样的事?”李若秋听到刘明的话语,顿时陷入了沉默当中,原本的规矩是新进秀才不能与往届秀才参加考取举人的府试,如今却格局大变。 “十月就是府试,各郡城有资格的秀才都会去赴会,你也莫要多想,此次不中也不用在意,来年以你的才学自然可以一举考中。” 刘明看着李若秋不断变化的脸色,知道他心中震惊,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你底蕴不足,若是不中也没有多大干系,想必你母亲也不会责怪与你,为师自然知道你的难处。” 听到刘明的苦心安慰,他心中一笑,底蕴不足?完全不是这个原因,李若秋只是被这件事情的突然所疑惑。 “使出反常啊。”心中慨叹一声。 “老师放心,弟子自然知晓,若是不中正好回家磨练笔意,就当是一种经验,若是侥幸中了,也算是可以报效官家的知遇之恩了。” 听到李若秋如此说话,刘明脸上露出笑容,微笑着点了点头,没有多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