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二章 有人欢喜,有人忧(二) (第1/2页)
“呜呜” 朔风怒吼,卷起漫天的雪花,吹在身上,跟刀子在割rou似的,隐隐生疼。 可是,寒风再冷冽,却是浇灭不了百姓的热情,汴京百姓热情无限,在大街上庆祝新年。 宋朝的新年,官定假日和现在一样,是三天,大年、正旦、初二都是假日,可以休息。正月里最为热闹的时候,尽管今天已是初二的深夜了,街上的百姓仍是很多,人来人往,熙熙攘攘,一点也不见少。 “新的一年到了,今年大宋会不会与辽狗打仗呢?” “一定会打去岁大宋打得那么好,斩杀八万多辽狗,今年要是不打,那就没天理了。” “今年,大宋少说也要斩杀十万辽狗才对,要不然,就是大宋无能” 新年里,本该欢欢喜喜过大年,不谈论这些军国之事。可是,宋朝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太露脸了,斩杀八万多辽军,这是宋朝自创建以来从未有过之事,百姓真的太兴奋了,太欢喜了,开口闭口总得提到。 “要是大宋今年招蓦长行,我要去从军” “我也要去就是刺字也不在乎,只要能杀辽狗就成” “能亲手杀死几个辽狗,不要说脸上刺字,就是全身刺字也不在乎。嗯,那玩意儿上刺字都没事” 年青人聚在一起,一边逛着街,一边说着。 在宋朝,当兵是最没出息的,社会地位低下,好男不当兵是宋朝的特别现象。只有那些走投无路的人,才会去当兵,是以,宋朝的兵士素质相当的低下。 特别是刺字,更是让人受不了。有很多人想当兵报国,却是不想刺字。要知道,在古人眼里,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不能毁伤,要他们刺字很难的。为了把这部分人收进军队,宋朝特的弄也了个名目,叫“效用”,相当于现在的雇佣兵,让他们当兵,不刺字。岳飞就是效用出身。 可是,去岁的宋朝太露脸了,斩杀了那么多的辽狗,激发了宋人的爱国热情,民族自豪感,愿意从军,哪怕是刺字也不在乎了。 宋人之所以暮气沉沉,并非他们缺乏激情,并非他们缺乏爱国之心,只是在于宋朝的败仗太多了,没有激发他们的热情。去岁的大胜,完全激起了百姓的爱国之情。 “涿州大捷” “涿州光复了” “斩杀五万六千九百余辽狗” 突然之间,一阵惊天动地的吼声响起。这吼声沙哑、刺耳,跟破锣没差别,很是难听。可是,听在百姓耳里,跟天音仙乐似的,无不是扭头瞩目,死盯着声音传来的方向。 “隆隆”只听一阵如雷鸣般的声响传来,只见一队宋军兵士在前,不计其数的百姓或骑马或骑驴或奔跑,紧追而来。 不管他是骑马还是骑驴,或是步行,他们个个欢喜不已,兴奋得满脸红光,挥着胳膊大吼大嚷,好象这天大的胜仗是他们打的似的。 这次的情形与上次报捷颇有几分相似之处。宋军奉命报捷,他们到达哪里,捷报就传到哪里,哪里的百姓就从后跟来。是以,报捷的队伍跟滚雪球似的,迅速壮大,很快就是一支队伍了,不知道有多少人随在后面。 唯一的区别就是,上次报捷百姓迟疑不已,惊疑难定,不知道该不该相信。在经过一阵犹豫之后,才不得不信。 而这次,百姓没有丝毫的犹豫,尽信不疑。去岁的掳掠能一次斩杀七万三千多辽军,这次才斩杀五万六千九百多,比起上次要差一万多,还能有假么? “快闪开给长行,不,给大宋的勇士们让道”街上的百姓不约而同的吼起来。 他们叫惯了长行,脱口而出,马上就觉得不合时宜,这才改口叫“大宋的勇士”。自从宋朝创建以来,能得百姓自发的如此称呼,没有几次,这太难得了。 “快给大宋的勇士让道” 百姓醒悟过来,齐声催促起来,一副焦急样儿,瞧他们那样儿,生怕让得慢了。 事实上,不需要提醒,百姓也知道该如何做的,纷纷闪到道旁,向疾驰而过的宋军兵士投以最为敬仰的注目礼,恭送他们通过。 “大宋又打胜仗了” 也不知道是哪个百姓激动难耐之下,率先吼了起来。 “大宋又打胜仗了” 这个“又”字用得特别好,百姓大是认同,跟着欢呼起来,吼声直上云霄,震得地皮都在抖动。 “快,敲锣擂鼓” “快,放爆竹” 百姓的喜悦之情太难以抑止了,无不是想着法儿渲泄。正是新年之际,喜庆的东西准备得不少,只片时功夫,整个汴京城就沸腾了,锣鼓喧天,爆竹声声震天地 “大宋万岁”百姓欢呼着,象海潮一样朝皇宫涌去。 集英殿,宋神宗端坐着,好象石像似的,没有丝毫动静。 邵九看在眼里,急在心头,想问询又不敢,犹豫难决。想了想,邵九一咬牙,身子躬成成九十度,小心翼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