彀中记_第一百四十七章 有所持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四十七章 有所持 (第2/2页)

  对于自家老爹和老管家陈禄的这一番交谈,陈政是不清楚的,他可没有想过自家老爹竟存了要推翻这大明朝廷的想法。他此时更多的想的还是这蒸汽机车建造的问题。

    过了腊八马上就是新年了,工厂也是暂时性的停了工。上海县这边的工厂里现在基本上都是北边过来的人了,当初老陈雇佣的那些工匠大部分都给送到了那北岛,所以这过年的时候,他们也不必再出这工厂区了。要买的过年用的年货陈政早就让人给置办好了,厂子里的工人每家能分到五斤猪rou,五斤咸鱼,二十斤大米,二十斤白面。除了这些,就是上海县这边自家地里产的粗粮。有玉米和红薯。各家也都是分了五十斤。再有就是工厂里出产的布料,且还是染好的,一家能分个五米。这点东西一开始陈政没当回事,以为有些少,但是一算出来,才知道是个多大数目了。要知道在上海县这边他的厂子里可是好到一万人的规模了,还的亏他是按户份的,若是按照人头来分,那可就更多了。此时陈政才明白那些资本家为什么要尽量榨取工人的剩余价值了,也明白他老爹为什么以前那样精打细算了。还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现下一算,倒是让陈政觉得这送出去的还真是多。不过转念又一想,好歹都是自家出的,便是猪rou都是在上海县这边新开的地上让人养的。也算是改善一下这些工人们的生活了,再说也是过年了,这些东西发下去,只会让工人们以后更加卖力的给自己干活,赚大头的还是自己。

    陈政是这样想的,但是工人们却不是这样了,最起码和那些没有技术,被分到上海县这边新开的地里干活的农民比起来,这待遇就是明显的不同了。那些家里有人在厂子里干活的,年前分了这些东西后,自然是喜滋滋的。而那些没有亲人在厂子里干活的,则是相对要眼馋一些。没办法,谁叫自家没这本事了呢。最有意思的是有些家里是女人在纺织厂里干活,而男人在地里干活,现下这一分东西,这对比就立马看了出来,也变相的把女人的地位抬高了许多。不过不管是分到还是没分到的,这些人都是感慨自己的命好,若是此时还留在老家,这年能不能过去都是两说。哪里还会想着穿新衣服,穿新鞋,有带暖气的房子住,大年三十晚上有饺子吃啊。最高兴的还要数孩子,来到这里,不用干活了不说,还能到学堂里读书。且不分男女,一天三顿都在那学堂里吃,这样的好事,怕是做梦都想不到。虽然签了这卖身契,但是这样的卖法,他们恨不能下辈子也签了,天底下哪里有这样的好东家。便是在河南河北老家,有钱的大地主也不见得有这样的待遇。这里对这些逃难过来的人来说,便是天堂。

    在这样的待遇下,所有人都坚定了一个想法,那就是一定要给东家卖力气干活,有的甚至都有了效死的心理,没办法,这反差实在是太大。

    对于下边这些雇工们的想法,陈政同样不是很清楚,他只知道那工厂里的工人对他都是由衷的敬畏,干活也是卖力气。

    此时他正在松江府的老宅里面跟那周家的周迅说话呢。这小子这一年并没有呆在上海县那边的工厂,而是被陈政推荐进入了松江府的府学里读书,走的完全是科举的路子。这年根底过来,明显是过来上门叩拜的。要知道他家到现在也还是陈家的一个奴仆的地位,这府学就学的资格还是陈政让给他的。

    不过陈政却丝毫没有什么主人的样子,他和周旭之间还是以那种平等的关系相交往。问了一年来在那府学里学习情况后,陈政暗道幸亏自己没过去,不然烦都烦死了。

    倒是周迅,和陈政说完话后又要去上海县工厂那边去看看老吴。毕竟当初老吴可是收了他这个徒弟的。当时他要离开老吴的时候,老吴还有些不高兴,好容易收了个徒弟,却要去准备什么科考。但是考虑到这周迅的前途,老吴也就答应了,这个时代对于科举的迷信,可不是一下子能从所有人头脑当中除去的。

    “怎么样,周迅,来年若是参加科考,能否高中,若是高中了,到时候可别忘了请我吃喜糖啊。”陈政有些调侃似的跟周迅说着话。

    “哦,吃喜糖,还有这规矩?我是不知道,不过真若是高中了,这好事自然是少不了少爷的。别人不说,少爷可是我爹的救命恩人啊。不过还是早的呢,咱们大明这规矩你们又不是不知道,考中了秀才还要考举人,有了举人后才算有官身。”

    “行了,我也就是那么一说,你还是赶快到上海县那边看一看吴先生吧,吴先生还是很想你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