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兴国_第十五章 旅顺口(中)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五章 旅顺口(中) (第2/2页)

转运之所;倭人惯用抄截后路,分进合围之术,势亦可危。若以大队回顾义州,背水扼扎,能否足遏寇氛?倘量度贼势过众,不能cao退敌之胜算,与其困守孤城,不如全军渡回江西,于九连城一带合力严防。先立于不败之地,待各路征调之军到齐,再图进剿。”

    杨士骧愕然,随即明白中堂苦心,看来是打算一路攻,一路防,不给政敌一丝缝隙,沉吟思量道:“姜桂题、程允和、徐邦道各营分赴营口,不可抽调;不若谕请黑龙江将军及奉省张锡銮、耿凤鸣各营驰赴九连城,并铭军及叶志超、聂世成等部,合力御守。另提章高元八营自烟台上船,相机添补。”

    “依克唐阿勇则勇矣,谋虑有缺,请派广东提督唐仁廉前往督率,力求稳健。”李鸿章想了想,根据杨诸葛的建议,补充道。

    “那学生立即拟折子,请上谕。”杨士骧当仁不让,拱手施礼而退。

    众人见中堂捧茶,纷纷请辞,唯张佩纶被留下。

    “幼樵,这前宋赵氏真真假假无须认真,就算盘踞辽东,朝廷也必会严加进剿,断不会坐视不顾。为将来计,你此去只需交好便可,能有所得,便是收获,不可强求。我料定翁常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贸然行款招安。我年岁已足,身享荣恩,此生是卖给觉罗家啦。北洋一系,终将交与你等,何去何从,一切以待将来,你可明白?”李鸿章言辞温柔,完全一副老岳丈谆谆善诱的姿态。

    张佩纶如何不知岳丈想法,无非坐视旁观,为北洋在将来谋个出路罢了。他自己晚节珍重,不管结果如何,都不可能卖身投靠,至于后辈,做从龙还是富家翁,且看天意如何了。

    离开衙门,张佩纶对长随吩咐一声,便径直去找盛宣怀,竟是要直接出海去大连,看来对这支号称前宋的五色旗武力十分有兴趣。

    赵承业不知道自己已被历史名人惦记上,正与张昕在阎世开的引导下,在大连寻古探今。他出生内地小县,家乡虽然历史长久,但地处偏僻,并没有保留下什么引人入胜的历史古迹。

    此时观赏着原汁原味的古代大连,这街道狭小,道路尘灰四起,城内百姓衣衫褴褛,面带菜色的情形,无论如何都不能将其于百年之后那北方明珠联系到一块儿。幸好这大连城的百姓经过一日惶恐不安,已如往昔,市面上人气渐复,否则更加不堪入目。

    转入大连港内,更是喧闹非常,六艘运输舰井然有序的排着队,等待着安排卸货。近六万吨的物资,是赵承业这支海陆大军所有的给养,张文秀一上岸,便张罗着收集人力,装卸下船。

    赵怀业投降之时,为保住性命,奉上了怀字营近十万两饷银,正好被用来招募人手。这些被兵之时,全藏在旮旯里的苦力们,受不得银钱刺激,见五色旗的汉人大兵们虽然凶神恶煞,却不sao扰劫掠,便大着胆子聚拢在港口,等待分配工作。

    此时,长长的栈桥上尽是盘着辫子的脚夫,神色冷漠的士兵,抗着枪,冷厉的眼神不时从这些人堆中穿过,张文秀和一众参谋厚得声嘶力竭,忙得满头大汗,喉咙冒烟。

    赵承业见状笑道:“幸好有文秀在,要是让我做这些细致活,恐怕早就疯魔不耐了。”

    张昕碍于阎世开在,谨守着上下,淡然一笑,并没有接话。

    阎世开四十来岁,面容清瘦,短须,相貌普通,朴素破旧的长袍浆洗得干干净净,自然有这个时代读书人斯文的味道。原本热心功名,奈何几次科举均不如意,后来列强猖獗,满清懦弱,便死心在家教书育人。直到应安邦从金州而来,对这支汉人武力感到好奇,便作了向导,后来得知赵承业编出的来历,暗自试探了些前宋往事,见其对答如流,便深信不疑,加之对满清失望,半推半就的被赵元首收入了夹带。

    这个时代的知识分子,在百姓心目中地位很高,赵承业利用阎世开宣传自己的来历,并安抚金州大连的人心,从目前来看,效果似乎不错。唯一的遗憾是阎世开声名不显,让赵元首霸气侧漏下,就网到一个落魄书生,成绩惨淡。

    一名少尉急冲冲而来,张昕见了,赶紧迎上,结果一张电报纸,回复赵承业道:“元首,旅顺清军拒绝投降,应将军来电问询是否可以发起总攻?”

    求推荐,求收藏啊!!!!!!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