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定局(下) (第2/2页)
英法干涉,诸位大人觉着该如何是好?” 自第一次鸦片战争至今,清朝的当权者们一听到列强干涉,便吓得胆寒肝儿颤,方寸全失,向来乾纲独断的慈禧,也不复往日的精明,神色显得有些灰败。 李鸿章闭口不言,抱定不当出头鸟,省得背黑锅,与他抱同样心思的军机大臣,比比皆是,就翁同龢亦只是转着三角眼,不敢看向自己的学生。奕冷眼旁观,心中喟叹,大臣们都没有担当,这政事艰难如斯。 “皇上,英法强势,俄罗斯也不可小视,朝廷须得妥善应对,不如避重就轻,先应允台湾之事,以观后效,若俄罗斯并无异动,再谈如何处置赵逆。”世铎想了半天,自认为建言还算高明。 慈禧微微摇头,显得并不认同,这事情发展到现在,根本就已经上升到英俄对抗的层次上。两方不得罪,其实是两方都得罪,在信奉弱rou强食的列强眼中,这种和稀泥,摇摆不定的表现,最不可取。 “李中堂,说说吧。”慈禧有些不耐,直接点名,她才不担心下面的人精不清楚自己的想法。 “抚了罢!现下趁着局势还未糜烂,借此英法调停的机会,对赵逆招安罢!”李鸿章对慈禧的想法掌握得八九不离十,此刻只能硬着头皮,咬牙将黑锅背起来。 几个军机一看李鸿章冒头,都挺起腰来,大声附和。光绪看这几个臣子态度如此坚决,微微慌神,求救地目光就向他的老师翁同禾看过来了。 翁同龢当然知道同僚的意思,就是他们背后慈禧老佛爷地意思!想要出言力争,可心中却有点气虚,毕竟他们背后站着的是老佛爷!可是一旦如此,与赵逆的交涉,指不定还要靠这位重病初愈的李合肥!到时候,只怕再也无法扳倒这位老对头了!
“皇上,太后,和不得!赵逆乃心腹大患!一旦立足,辽东直面直隶京师重地,国朝有倾覆之危!臣以为,不如以大利求俄罗斯出兵,协助剿贼,只要赵逆一去,英法也说不得什么,事后赔上些银子或是土地,也好过舍给赵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为了身家权位,即便是老佛爷的威权,翁老师也顾不上了! “逆臣!你要置皇上、太后于死地耶?”奕一听,勃然大怒,起身用尽全身气力狠踹翁同龢两脚,以指作戟道:“若如此,英法颜面受损,必定派兵征伐,长江以南必不可保!甚而京师重地又演庚申祸事(第二次鸦片战争)!而俄国又岂是好相与的,只怕东北龙兴之地,亦将尽归其有!” 面对突然爆发的恭亲王,军机们面面相觑,无人敢阻,这位六王爷,可是满人中的第三号!除了光绪和慈禧,就属他最大! “老六,休失了仪态!”慈禧不冷不热的诉斥一句,转头看向李鸿章:“李中堂,便由你负责交涉罢。需向英法表明,若赵逆有对朝廷动兵的倾向,两国必须出面干预,否则,朝廷宁可血战到底!” “太后,抚局如何,还需示下!”李鸿章倒没有拒绝,反正他及北洋上下,早就盼着这天早点到来,毕竟数万淮军还在赵承业的掌握之中,这可是北洋安身立命,延续富贵的本钱。 “地只得辽东,款不得超五千万,至于名义,赏一个世袭罔替的********,替朝廷戊边。剩下的,自个儿斟酌请示吧。”慈禧看也不看光绪,自顾自的道。 李鸿章应了两声,磕头向光绪和慈禧告退,这东暖阁,他是一刻也不想多呆,就连北京城,他亦觉得面目可憎。出得宫门,老大人先是去见英法公使,表明朝廷的态度,得到保证后,才马不停蹄的赶回天津,并让李经方负责具体的谈判,与赵承业尽快达成停战一事。 因五色旗与北洋的默契,李经方并没有受到刁难,双方对停战条款亦没有太大的争议。只是慈禧赠送的清朝王爷称号,赵承业给予了否决,表示自己乃堂堂赵宋皇族,在身份上怎么可能屈居于光绪之下?这一条本就属于细枝末节,只是慈禧想单方面保留颜面所为。赵承业拒绝,李鸿章也不多做强求,只期早日达成共识。 一八九五年一月十一日,五色旗终于与清朝达成协议,双方规定,清朝将西起营口,东至安东的辽东半岛划给赵承业,用于安置前宋遗民;放弃朝鲜宗主国的身份;赔付赵承业战费三千五百万两,赎台费一千五百万两;允许双方相互自由贸易,具有开矿设厂的权利…… 同时,张佩纶亦得到李鸿章的授权,开始就北洋一事,私下与赵承业开始进行磋商。 纷纷扰扰的甲午战争,终于缓缓的降下帷幕,各方之间,开始了新的博弈,新的征程…… 第一卷终。 PS:晚上有事,这一章没有做修改,先更出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