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兴国_第六章 津门际会 (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六章 津门际会 (一) (第2/2页)

中间人都算不上,这么热情干嘛?还没等他继续思索,几个提着文明棍的德国佬便站了过来,打头却是个老熟人,前北洋水师副提督,总教习汉纳根。

    “赵将军,欢迎您的到来。”汉纳根微笑着,将身子侧转道:“请允许我为您介绍,这位是帝国驻天津领事馆参赞马库斯先生;这位是克虏伯公司副总工程师施耐德先生,这位是……”

    赵承业和众人一一致礼后,做了个抱歉的姿势,向被隔在外间的李经方道:“伯行,请转告令尊,好意心领,待过得两日,本元首定回登门拜访,与中堂促膝相谈。”

    “既然如此,家父哪里,小弟自会分说,希望大帅勿要食言。”李经方笑得很不自然,望着正被德国人簇拥着的赵承业,拱拱手,转身便走,剩下那群想借此搭两句话,在前宋官家面前混个脸熟的各式官儿面面相觑,搞这么大阵仗,这就完事儿了?

    “赵将军,清国人似乎对我们之间的接触有些不满?”身高马大,面容英俊的马库斯眨眨眼,意味深长的笑道。

    “或许吧,毕竟我与伪清之间,可是敌对关系呢。”赵承业呵呵一笑,心中恍然明白了李经方的热情,想必李鸿章对我与德国人在天津交流会谈,心中只怕也是十二万分的不愿意呢。

    德国人在甲午一系列的千变万化中,感受最深的便是五色旗军队展现出来的精良装备和强悍战力,这更加坚定了德国人要与赵承业在军事及科技上展开深入交流的欲望。加上加上台湾一事,汉斯们在日本碰了一鼻子灰,自讨没趣不说,国际声望也跟着大损,威廉二世恼羞成怒,德意志的菁英们便将注意力转向了辽东,盯上了赵承业。

    他们认为,台湾是赵承业在英法压力下被迫交还给清朝的,心中肯定充满着对英法的怨恨和不甘,这就是一个挑拨离间的好机会。借这次会面,德国会在这件事上摆明自己的态度,如果在政治外交上能拉拢赵承业,也许就能在东亚插下一根楔子。

    如此一来,不但能打破英国人苦心经营的平衡态势,还可以将俄罗斯死死的定在东北亚,毕竟辽东的位置,和赵承业昭然若是的野心,决定了将来五色旗与俄罗斯之间,必然会有矛盾!会产生利益上的冲突!到时候,德国自然可以在这些此消彼长的变化寻得介入的良机,为威廉皇帝觅得一块远东的港口,或者是租借地。

    所以,这场原本定于大连的会面,在德国人的别有用心要求下,改在了天津,为的就是摆给英法俄等在东亚有绝大利益的国家看,顺便给风声鹤唳的清朝示威,德意志对东亚有坚定的决心,必须要参杂进来!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德国人不惜强硬的拒绝了清国人的抗议,甚至还威胁光绪,若赵承业在天津出现任何的意外,必定会遭致德意志帝国最恐怖的怒火,和疯狂的报复!向来在列强面前下软蛋的清廷,面对这种措辞严厉的警告,只能捏着鼻子认了,眼巴巴的看着,不敢有丝毫的异动不说,还下旨李鸿章必须保证赵承业在天津的安全!

    对自己小命看得万分重要的赵大元首这才在德国人再三的保证和承诺下,带着不超过五十人的安全组,公然的踏上了天津,在清廷的眼皮子底下和德国人会面。为了保护赵承业,德国公使巴兰德不但亲自到天津坐镇,还将公使馆警卫队作为赵承业的卫队!

    杨昊带着安全组士兵上岸后,便四下里将赵承业围了个通透,生怕在这片陌生的地方有人打冷枪,飞出两颗子弹伤害到赵承业。马库斯紧挨着赵承业,仔细的观察着这些铅灰色军装的军人,好半天才长叹一声:“果然浑身上下都充满着德意志的味道啊。”

    听到马库斯的感叹,赵承业等人都是微微一笑。杨昊则略带挑衅的看着外围的德国军人,眼神中闪烁着跃跃欲试的光芒,而德国同行们,则带着不屑的神态,回应着这群铅灰色的军人,霎时间空气中便激起一道道看不见摸不着的火花,当时两支最强的军队,顿时就有拉开架势干一场的盘算。

    “看来这些勇敢的骑士们,似乎并不怎么友好啊。”马库斯将文明棍架在腋下,做出一个邀请的手势:“赵将军,巴兰德公使恐怕已经等待得望眼欲穿了。”

    长长的栈桥边,几辆挂着黑白红三色德意志帝国国旗的马车,在德国军人与五色旗军人的护卫下,缓慢的向古老的天津城驶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