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第3/3页)
步放开了她,一并远远的退后了两步。 洞窟中光线昏暗,也看不太清上官婉儿的脸sè,只是听她深呼吸了两回后便疾步出了洞窟。
当三人游园回来时,众人的赋文已经做好。 这些年来举凡宫中有文会时,考官历来便是由上官婉儿先行评定,再由武则天点头首肯,上官婉儿的“诗秤”之号正是由此而来。 上官婉儿看文极快,经过一番评定之后,今次赋文之考校以文章四友之杜审言高居第一。 这个结果一出,当今文坛执牛耳者中最为自负的杜审言含笑起而称谢,眼神似有似无之间扫了那苏味道一眼。 苏味道脸上有了些微的尴尬,目光诧异的看了看上官婉儿。他对杜审言知之甚深,自知若是论诗,杜当比他稍胜半筹,但若论赋文的话,他却是稳压杜审言。 他那“章奏之美甲于天下”的名声可不是假的。 今天是怎么了?这上官婉儿素来最会做人的,不说他的赋文比杜审言要略好,便是两人写出的赋作齐平,以上官婉儿素来的行事风格,也该是判定他第一才对。 毕竟与杜审言比起来,如今是他更得圣眷。上官婉儿代天子品评优劣,自然会考虑照顾到圣神皇帝的喜好。 难倒是杜审言今rì的赋文真个儿写的太好?名次决出之后,照例会当众宣读,苏味道凝神细听,真没觉出有什么异常,杜审言这篇赋文最多只与他在伯仲之间,上官婉儿何以就把第一与了他? 苏味道刚刚凭借官位的升迁稳稳坐上文坛第一人的交椅,便在紧随其后的第一场最高等级的大文会上铩羽而归,事情的确是个小事,却实实在在狠狠伤了一把苏味道的脸面。 这一场当众品评,居然就有了些苏味道这文坛第一人其实有些盛名难副的感觉! 在这等事情上,武则天历来是大而化之,兼且多年来也实在是对上官婉儿品诗论文的眼力积累起足够的信任,是以有了结果后便只草草一眼便首肯了。 这些名宿们的位次已定,兴致极好的武则天看着众多年轻官员,遂又决定再设一榜。或许是为使气氛更轻松热烈,她更定下了新的章程,准予年轻官员们以公推公评的方式论定第一。 居高声自远,类似宫中这样有天子亲自参加的文会,注定就是神都乃至整个天下士林瞩目的焦点。若能在这样最顶级的文会上露脸,不仅能博得天子青睐,随后更将以风流轶事的形式遍传天下士林,真可谓是要利有利,要名有名。 今rì能来参加文会的绝大多数都是进士出身,堪称人人皆小有文名,这些个年轻官员们谁不想在这样的场合独占鳌头?是以这章程一出,凝碧池畔顿时热闹的不堪,你不让我,我不让你,争得面红耳赤。 好在大赋的套路早定,既有套路也就有了品评标准,这个谁也奈何不得。最终,年轻一代中的第一名之争就集中在了崔湜与贺知章身上。 一个是近来声名暴涨,被众多名宿及权贵们推为士林后进第一的名门子弟。 一个是凭借科考一飞冲天,高居进士科状头之位的越州良人子弟。 这两人都有文采,当第一名之争集中到这两人身上时,一时难分高下。 若单论支持者之众,自然该以占据压倒xìng优势的崔湜稳居第一。奈何他的赋文确实是比贺知章差了一些,这就使得那些个与越州贺知章同为江南东道出身的官员们有了着力反击的落脚点。 这些人虽少,然则抱团却紧,寸步不让。 这倒不是这些人多喜欢贺知章,只是在这样的顶级文会上,第一名的结果其实也关涉着对一州一道,乃至一地的文运评价。 六朝之东晋之前,拥有黄河流域的北方是无可争议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西晋灭亡,晋室南渡之后,江南地区才渐渐发展起来,文事之盛更是渐超北地。 然则至隋唐一统天下,定都长安以来,这文化中心自然又向北方迁转回去。 在这样纵贯数百年的大背景下,自高宗朝出身江南的上官仪登顶文坛盟主以来,有关南北文运文势优劣之争在整个初唐就再没有平息过。 崔湜是再典型不过的北地世家出身,而贺知章则是出身于最江南的越州。这次文会的级别又太高,是以两人之争隐隐就成了南北文运文势之争的一个缩影。 在这样的问题上,出身江南东道的新老进士官员们就是再不喜欢贺知章也必须力争,否则其必遭江东道士林口伐,哪怕是装样子,这时候也软不得的。 遇到这等情况,似唐松这等出身于南北之间中部道州的人就只能徒呼奈何了,不南不北就只能不依不靠。 争议持续良久,当此之时,便是上官婉儿这诗秤发话怕也按不平了。最终两份赋卷就被呈送到了武则天面前。 武则天细细看完赋卷,将贺知章与那崔湜好一番打量后,沉声开言给出了结果,“尔等两人所作皆辞采华美,颇有可取之处。然,博陵崔湜之赋卷墨迹淋漓,实是有碍观阅,故此,朕特取贺知章为第一” 彼时人们提及一人时惯常会加上其籍贯,武则天说到崔湜时便是如此。但最后一句宣布结果时,却特意将贺知章出身江南东道越州的籍贯给掠过不提,其给出的论定名次原因也绝口不提两文之优劣。这份政治敏感xìng真是已经深入骨髓了。 天子金口一开,便是一锤定音。 至此,今次文会第一项赋文的考校中,苏味道与崔湜这一老一新两个刚刚爬上第一位子的俱都铩羽而归。 两个第一都没能在这样真刀真枪的考校中得着第一。这样的结果也使得他们刚刚到手的那个第一看起来就显得不那么货真价实了。 看到崔湜无比落寞却又强装世家风仪的样子,唐松微微一笑。 大风起于青萍之末,武则天对士族门阀的打击已经润物无声的开始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