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九章 吴郡朱 (第1/2页)
隔日,旭日东升,方露出一毫的额头,朱魁和他庶民营,就已经拔寨收营,迅速的整理好一切,五百马匹嘶昂的列队在舒县城下,这军姿单独来论,绝对是强军之流。 同样,太守府和周家两方的人早早就把粮草送了过来,看着一车车的稻谷,朱魁苦笑,自己昨日夸下的海口十余日至颍川看来是无法完成了。粮草怕是跟不上自己的行军速度,但俗话说三军未动粮草先行,行军打仗更多的时候,将军都要先配合好粮草。 除开五百骑兵,朱魁不得以雇佣了一百青壮农夫协助押送粮草,人手本就紧凑,多了三千石粮草,更加耽搁。 于是乎,他考虑着多留下五十骑来帮助周泰押运粮草,他带主力先走一步。 朱魁与陆纤交好,也就是陆家的客人,陆康自然对他另眼相看,亲自为他送行,而那周家家主周尚,可就没亲自再来,他送了粮草,情谊到了,相识不久,能做的也就这些了,朱魁还担不起他更多的礼。 “太守大人止步,劳烦送行,怀明感激不尽,我们来日再见。” 一番辞别,朱魁正欲上马出发,城门口一阵马蹄声传来,见那陈武等人百来人,轻装简服赶了过来,这百来马匹是舒县里所有官府马匹了。 很快一一下马,跪倒在陆康面前:“末将拜见大人,启禀大人,末将与麾下这群弟兄想随小郎君北上剿灭黄巾贼,望大人准许。” 陆康一听,心中不悦“你是我一手提拔的,正要好好收服,打上陆家的印记,忘恩负义武夫,想要功劳想疯了。” 陆康一猜就知道这陈武的心思,天下有战事,是这些武夫出头之日,出将封侯,所以习武之人的梦想。昨日覆灭黄巾贼戴风虽有一份功劳,却小的可怜,要想立功,靠呆在庐江郡里打磨不知几年,才能出头。 “想个由头,推搪过去。”陆康想着。 “想不到太守大人帐下校尉有一腔热血爱国之心,想必人人见了都不由感慨,从而敬重校尉,敬重大人。”朱魁再一次抢先说出一番冠冕堂皇之语。 陆康一愣,不想朱魁一顶高帽为其戴上,不明白这是别有居心,还是无意之言。让他拒绝不得,四周如此多人都在看着,笑话他阻人为国尽忠。 “子烈,你既有心杀贼,本太守岂有不允之理,本官等你得胜在回庐江郡。” 随后,朱魁一行人,策马离去。 一路上朱魁一直在考虑着北上后要如何行事,他还在等待,前方消息的到来,古代战争最重要的是情报,这比任何兵书战法都来的重要。 二日后,一个自称是王氏商行之人追上了他的队伍,前来拜见。 “小人王钱,拜见主公。” 王钱四十余岁,圆脸大肚,周泰等三人相视一眼,皆不认识。朱魁说声免礼,笑道:“一听是王姓商人,我便知是王忠派你的来吧。他倒没辜负我的期望,你竟然能直接来到我的军营,情报上的确下了功夫。” “多谢主公夸奖,这是主公你要的颍川图册,上面记载颍川地貌和城县分布。”说完,从袖中取出一块绢布,密密麻麻的墨迹。递了过去,说道:“自黄巾爆发,各地密探大受影响,不然主公出征前就应绘好,却拖到现在,请恕罪。” “好了,我知你们辛苦,无需自责。”朱魁看了地形图,满意的点了点头,传阅给甘宁他们。 却说这副地形图清楚标明县城,官道和山林,这在古代可是十分的难得。 “现在皇甫中郎和朱中郎他们在何处,战况如何?”朱魁关切的问道。 后世只记载镇压黄巾的大概过程,具体战斗过程,几未提及。 “右中郎将朱儁在陛下的催促下仓促率兵两万出轘辕关,为彭脱所败,首战失利,现退守汝南;皇甫中郎进展亦不顺利,与贼军连番交战各有胜负,陈兵长社。” “果然。”朱魁暗道,黄巾主力前期英勇非常,汉军一溃再溃“往长社,还是往汝南,哎!可惜没有可以出谋划策之人,若马钧在此倒有人可以商量下。” 朱魁虽然熟读王翦兵书,知战阵,但谋划一事却是一人计短二人计长。 “颍川多才俊。”朱魁突然想到这句话,突然问道:“可知颍川书院那里情况如何?” 王钱一愣,不知为何问与战况无关之事,但这与他无关,遂把他知道的说出:“据闻黄巾爆发前不久,那颍川书院就已经关闭,学子们各自返乡去了。” --------- 朱,以丹朱为开姓始祖,传闻乃尧帝的嫡传后裔,后武王伐纣,建立大周王朝,分封诸侯国,邾国由此而生。 战国时期,楚国灭邾,邾人被迫离开世世代代生死于斯的故国家园,而邾国人,便以国名为姓,改朱氏而迁徙四方,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