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卦变上 (第2/2页)
黄巾贼都逃了,何必赶尽杀绝?”尖巴细须青年有些不忍道。 “恩人,不想我们又见面!勿怪朱魁心狠手辣,只是被人追杀,不杀倒是xiele行踪,若再追来不是要杀更多?”朱魁低头无奈的说道,他刚刚已经想起了此人在哪见过了。随后抬起头来抱拳道:“哎呀!忘记了!吾姓朱名魁,字怀明,朝廷新任威虏将军,敢问恩人姓名?” “将军客气,举手之劳,不敢担恩人二字,且就算无在下帮忙,这些蚁贼也奈何不了将军。”尖巴细须青年谦虚道。 朱魁将轩辕剑收入剑鞘,下的马来,他的方天戟在混战中遗失在大营中,只得来日再找了。 “呼!呼!呼!” 一连三次,朱魁躬身相拜:“恩人,前番救命之恩,魁一直都想寻到你,答谢你。” 青年止住朱魁的拜势,不解的问道:“少将军你是说,以前我们就见过面,且还救过少将军你?” 朱魁一拍额头说道:“看我忘了,那都是八年前的事情,那是我才一十二岁,模样与现在自然不同,难怪恩人不记得了。那恩人可记得,秣陵城西的一片树林中,你曾经杀过一只吊睛大虫?” “大虫?”青年皱眉微微想着,寻找脑海中的记忆,不久后,廖化回来报道朱魁说,蚁贼追兵已经全部杀光。 “我想起来了,秣陵城外,那大虫临死反击让我受了不轻的内伤,你是那两个引动大虫少年童子”青年恍然道。
“正是我与阿承二人。”朱魁点头道。 青年左看看,右看看,心中不由有些感慨:“岁月何其快哉,昔日少年稚子,如今却已经是将军了。” “这都是陛下的鸿恩!提拔小子。” 接着,他便把自己从秣陵投军的事情,拣了些重要的关键慢慢告诉了青年。 “哦,原来如此,颍川豫州等太平道皆已经平定,那你此此来南阳是来攻打张曼成的?怎么会流落此间。” 青年很快就看出朱魁一副兵败溃逃,才会被太平道追杀。 “哎!说来话长,兵书有云:骄兵必败,小子平日太过自诩熟读兵书,却不知,越不容易放的错误,我却错了。”再一次将自己兵败的过程说与他听。 “那张曼成倒是当世巨贼,却是有一番能耐。”尖巴细须青年不由叹道。 “还不知恩人姓名,今次又是游经此地?” 这次朱魁见他不在是上次那番游侠打扮,而是一身青色儒衫,要不是刚刚一番厮杀,外人看来就一文弱书生。 “在下姓徐名庶,字元直,方与老师好友几人,游玩至此,见将军有难,特来一助。这下却是要回去,不叫老师好等。” 徐庶说着,一指山边一林中,朱魁远远望去,果然依稀可见几个人影闪动,然后微微闭眼,脑子闪动徐庶这个鼎鼎大名的三国人物的详细信息。 徐庶,字元直,幼年爱击剑,行侠仗义,常以仁侠自居,后替友人鸣不平,将人杀死后逃跑,从此弃武学文,拜水镜为师,与诸葛亮、庞统乃师兄弟,后投刘备,委以军师,刘备称赞徐庶有王佐之才。 最后迫于曹cao将其老母胁于曹营,而不得不离开刘备,引荐诸葛亮出山。但从不为曹cao设谋。故后世有“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谚俗。 几眨眼之后,朱魁对徐庶的记载已经了然于胸,便再次出口。 “那恩人的。。。” “将军,休再言恩人,你我年纪相差不过十余,唤我名字就好。”徐庶打断道。 “那好,元直,你也直唤我怀明便可,汝师何人也?”朱魁还想最后确定一番,皆因眼前的徐庶的武艺不弱,可与早年严白虎相较,史上从未记载。 “庶有幸,游学荆州后,得拜水镜先生门下。” “果然,不会有错了。”心中确定,朱魁便再次问道:“吾知水镜先生乃大隐名士,今有幸得遇,不知,可否引荐一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