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李基来信(第二更) (第2/2页)
世家大族的重新崛起势必代表着昔日那些被其他世家分 害的利益都要还回去。 那动作太大影响也太夫会 让郑言庆一下子被卷入漩涡之中甚至连骨头都不会剩下。 所以思来想去也唯有长孔晟最为合适。 老师对自己可说是机关算尽。既要让郑言庆接一个锦绣前程又要让他平平稳稳。 言庆收好了书信呆坐片刻总算是稳住了心神。 “言庆我要走了!” 窦奉节突然开口声音很轻。 郑言庆二讧扭头向浴看去只见他已经煎好茶为他分出一碗茶汤。 “好那我改天再去看你。” 窦奉节说:“不是我的意思是我要离开洛阳了。” “离开洛阳?去哪儿?” “爹爹晌午时问我是不是想和他一起去资阳。” 郑言庆恍然大悟原来是窦轨想通了要带着羹奉节一起走。这是好事啊!看样子昨天晚上他那一席话 并不是白费功大。窦轨开始关注窦奉节说不定父子两人在一起可以让窦奉节不再像从前那样愤懦。而 且这不正是他所希望的吗? “奉节你应该高兴才是啊你昨天不还告诉我说想要和你父亲在一起吗?” 窦奉节点点头“刚开始我的确很开心可是后来” “怎么了?” “我要是去资阳就再也没办法和你玩儿了!” 窦奉节抬起头看着郑言庆眼睛红红的轻声道:“我想和爹爹在一起可我又不想和你分开。我长这 么大就只有你这么一个朋友。要是去了资阳我什么人都不认识会想你的。” 这个家伙 郑言庆颇有些无奈但又不得不为之感动。 他站起来然后又在窦奉节身边坐下伸手接住他的肩膀低声道:“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奉节 你莫要这个样子。想想你父亲他广个人在巴山蜀水打拼又何尝不希望你能在他身边陪件?这一次他好不 容易同意带你去你应该高兴才是。 你在资阳好好的照顾你爹说不定过些年你和你爹就回来了。
哭哭啼啼的想个什么样子?男子汉大丈夫当志在四方居于一隅难成大气。” “可是我舍不得你啊!” “哈哈哈傻小子又不是生离死别。咱们今日分别正是为了日后的重逢。到那时候你我都长大了 就可以想大人一样把酒言欢互道离别之情岂不是人生一大快事?” “真的吗?“ 窦奉节忍不住问道:“那到时候咱们还会和现在一样是好朋友吗?” “当然了你还记得吗?在学舍的时候”咱们说过要做一辈子的好朋友!” 窦奉节瞪大了眼睛看着郑言庆用力的点点头。 言庆接了他一下然后起身坐在书案旁想了想提笔写道:城阏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 是远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这是初唐四杰之一王维的。 其中那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对言庆和窦奉节来说似乎都不太合适。 不过他们都是远离家乡的人。 窦奉节是远离他洛阳的家乡而之于郑言庆来说这个远游的意义更加深远。 写完之后他还在上再写下了的名字。 “收好了别让人知道这是我写的东西。若一个人寂寞时就想想远在洛阳你还有一个好友正在思念 你呢。” 这一句话令窦奉节的眼泪刷的流下来。 他用力点点头将墨迹吹干之后小心翼翼的叠好放在怀中。 经过郑言庆这一番劝导之后宴奉节的心情似子一下子开朗了许多。言庆又给李基写了一封回信把他 这几年在洛阳的生活一五一十的诉说了一遍。 窦奉节呢则和细接、四眼玩耍起来。 天快黑的时候窦家派来了车辆窦奉节这才依依不舍的和郑言庆告别。 后天他就要离开洛阳了这两天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估计没办法再来竹园玩耍了。 言庆把他送小说整理布于上了马车一直送出了竹林。 在斜阳幕色之中看着马车渐渐远去心里面顿时生出莫名的空虚感。 以前窦奉节天天跑来找他玩儿的时候感觉着听腻歪。毕竟言庆几十岁的灵魂让他总是和小孩子玩一些 小孩子的把戏会很好服。可是当又一个朋友从身边离开时言庆终于明白:他虽然有这成*人的思想但 在不知不觉中开始融入这个社会。 从最开始的朵朵到后来的杜如晦再到今天的窦奉节 他已经在这个时代留下了属于他自己的烙印。 这烙印也许就是从那一天他站出来为窦奉节出头开始他以成为这个时代的一份子。 悲欢离合阴暗圆缺这是无关于年龄都是成长的过程。 言庆原以为自己可以很轻松的看待这些事情但事到临头他才知道他做不到! “言庆吃饭了!” 郑世安的声音在这时候传入了郑言庆的耳中。 他突然间激灵灵打了一个寒蝉呼的一下子转过身来眼中流露出一丝震惊之色。 言庆三步并作两步的跑到了竹楼前“爷爷你再说一遍?” 郑世安刚睡醒迷迷糊糊的看着郑言庆疑惑的问道:“什么再说一遍?你在说什么?” “不是不是!” 郑言庆连连摇头“爷爷你把你刚才说的话再说一遍就用刚才那个声调!” 郑世安一脸迷茫之色不明白郑言庆在要什么花招。 他想了想“我刚才是说言庆吃饭了!“ 就是这个声音就是这个声音! 郑言庆终于想起来了他日间在洛浦书馆中见到的那个哈士奇究竟是何处古怪。 声音 哈士奇在阻止言庆和裴行俨搏斗的时候语调显得有些高亢尖厉有点像那种被掐住了脖子而后做 出的嘶声吼叫。按道理说正常人不可能出那样的声音只有只有只有失去了生育功能就好像郑世 安芦样的人!或者说只有太监这种特殊的人群一旦大声说起话来才会出现那种高亢而又尖锐的声音! 难道说哈士奇是太监吗?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