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一二二、马援在此曾伏波 (第1/2页)
俞国振并不知道,他在南京城外的行动,再次掀起大明朝廷的风暴,此时的他,正沿着海岸向钦州航去。 按照此前的筹划,海上每隔三日左右航程,船便会靠岸停泊一次。他们不出外洋,完全是贴着海岸行驶,沿途也经过打点,特别是挂上了郑芝龙的旗号,倒算是有惊无险。 这样航行的速度自然是极慢,但安全xn大增,特别是那些对航海并不是很适应的人,不至于在海上就丢了xn命。 足足花了六十天,他们总算到了钦州。 当水手欢呼着终于达到目的地时,俞国振也心怀j动地来到了船头,漫长旅途的疲惫,海上生活的枯燥,在这时仿佛都一扫而空了。 这里便是他将来的大后方,无论他和他的军队,今后是在两淮与最凶残的流贼作战,还是在长城内外与最野蛮的鞑虏作战,这里将会源源不断地给他应粮食、武器、军饷还有士兵! 俞国振的眼睛里闪闪发光,他看到的并不仅仅是这些! “小官人,扶牢来,船要靠上了!” 码头简陋而狭小,他们的船队靠上去颇有些艰难,这是钦州府治下的长墩巡检司辖下之地,在府城西南,夹于渔洪江与钦州城之间。此地土人与汉人混居,人口稀少,按照嘉靖年间的所载,整个钦州,不包括下属的灵山县,人口不过一万二千余人。三十年前,安南贼人数掠钦州,杀戮军民,残害商旅,至使此时钦州人口。仍然不过万余人。 也正是因此,高不胖能贴着长墩岛对岸,买下一大片千五百亩的土地。 “俞公,还是我先到一步啊。”当俞国振登岸时,徐林已经笑吟吟地在码头上等着他了。 “是我错了,今后还是自长江、湘水、灵渠、漓水转运人口吧。”俞国振长叹了一声。 如果有大海船,那么海运自是便捷,但是如今大明的海船制造水平实在不敢恭维。他不过是百余人,分乘三艘海船,花费了两个月时间到,可徐林则自内河而来,借助沟通长江与珠江的灵渠,比他还要早半个多月抵达。 这简易码头,便是徐林让人搭起来的。 “渔洪江自此入海,水面宽阔,水深也合适,当真是天然良港。俞公。你选中钦州,很有眼光!” 徐林说这番话是真心诚意的,他心思深远,自然知道这里条件得天独厚。若真发展起来,又一个广州府也说不定。 “雷翁,雷翁。”俞国振笑领了他的恭维,同时高声喊道。 雷振声、雷振宙兄弟掺着雷王成上了岸,雷王成其实年纪并没有大得走不动了,但这几十天海上漂泊,让他这生在鄱阳湖边的老匠人身体虚弱了许多。听得俞国振唤,他应了一声,俞国振忙上前两步:“雷翁身体如何?” “多谢小官人垂问。小老儿身体无碍。” 俞国振引着他们劈荆斩棘,顺着缓坡,来到了小山顶上,徐林来得早。因此介绍道:“这是黄牛岭,东北面的那座山是三停岭,正东丁山岭,钦州府城距此约是三十余里路。” “我们的地界在何处?”俞国振问道。 “哈哈,原高管家买下的便是这黄牛岭至江边,共是一千五百亩地,我来的这些时间里,又将南北两边的地尽数买了下来,如今我们有地九十七倾,其中可水田者二十七倾。旱田十一倾,荒山、坡地五十余倾。其余是河湖。”徐林笑着向俞国振伸出手来:“共花了我一万一千两银,我自家可是拿不出这许多。俞公,掏钱吧。” 俞国振爽快地道:“多谢,多多益善!” 雷王成咂着舌头,近百倾田地,那就是接近万亩!虽然大多数是荒山坡地,可若开垦出来,也是极大的家业! “不过,俞公,有件事情倒要俞公当心,安南人有些不稳。” “安南人一惯不稳。”俞国振抬了抬下巴:“小人畏威而不怀德,历朝君,对这些四边小人之国,太过宽容,至于后患遗与孙。我俞国振虽然没有什么领,手中也没有多少实力,但也不会对这些贼寇有丝毫纵容!” 听得这话语,徐林猛然一惊,他猛地看着俞国振:“俞公……选钦州基业,莫非……早就有此打算?” 俞国振不置可否地笑了一笑,过了会儿,他道:“咱们原只想种种田,开些工坊赚点小钱钱儿,可这世上总有些豺狼,想方设法要钻进咱们院里,偷吃咱们养的羊和兔,糟糕咱们种的花花草草,若是咱们疾病老弱,它们甚至还想着要吃咱们的rou要咱们的命。咱们虽然是实诚的良善人家,可总不能不护着自己的家什,不能不保着自己的xn命吧?” “俞公说的是。” “据我所知,就在二三十年前,安南贼人还曾数破钦州,杀掠无数,虽然朝廷也出兵进剿,打过一场自卫反击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