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二十八章 (第3/3页)
被安置在城楼之内。 一人殒命,独在墙内角落。余下两人气息奄奄,勉强灌下两口热水,靠在火盆旁,身上总算有了几丝热气。 张永不在身边,朱厚照直接走到墙内,值守的卫军方知天子驾临。 两名边军挣扎起身,伤口化开,流出脓水,味道刺鼻。 朱厚照半点不在意,不等两人行礼,大步上前,按住一人肩膀。 “躺着,太医随后就到。” 边军仰头,看着面上犹带稚气的少年,酸楚冲鼻,眼圈立即泛红。 世代戍守北疆,和鞑子拼命,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却是缺衣少食,粮饷积欠。京城的官老爷们开恩,足额发下,也会被层层盘剥,发到自己手里,三成都不到。 弟兄们不是没有抱怨。 但是,每遇鞑靼叩边,游骑入侵,仍会用命去拼。 为的是什么? 万里江山,民族大义,军汉们不懂。 他们只晓得,一旦让鞑子过了关口,身后的百姓,方圆数里的村庄,都会化为一片灰烬。 喜好讲古的老人,追忆开国盛世的秀才,泼辣的边镇小娘,自幼就在弓箭和马刀下成长的娃娃…… 自己惜命,他们就得死! 面对鞑靼的弯刀,凶悍的拼杀,历年的老军汉也会怕。 可是,他们不敢退,也不能退。 退了,就是放恶狼进羊圈,边镇必遭生灵涂炭。 鞑靼游骑多次扰边,密云卫、潮河所、龙门所接连燃起狼烟。 兵报送入京城,内阁商议,户部调拨一批军粮,并从营州、延庆调兵,补充边备。发民夫的请求却被驳了回来。 “天寒时节,不发徭役。” 对此,总兵官和镇守太监都是无奈。 好在调拨的军粮送到,增援的边军陆续抵达,部分边军和贴户可以腾出手来,简单修补被破开的隘口。 白羊口所以冰筑墙,边镇皆有闻听。 实在没办法,密云卫指挥使下令,用碎石断木堵住缺口,堆雪浇水,结冰为墙。 未料想,无奈之中的办法,竟效果非凡。 一夜之后,冰层厚达数寸,刀砍上去,仅能留下一道白痕。加上冰面光滑,别说骑兵,步卒架起梯子,也休想轻易攀上墙头。 密云卫指挥使大喜,当即下令,卫所地堡边墙,全部堆雪筑冰。 龙门所和潮河所得讯,仿效而行。鞑靼游骑再来,面对厚实的冰墙,束手无策,登时傻眼。 绕又绕不过去,试着攀爬,立刻被墙后的箭矢-射-成刺猬。几次常识,均以失败告终。 蓟州上下都以为,有冰墙保护,应能撑到明年,等到朝廷发粮饷征徭役。 让众人万万没想到的是,挡住面前恶狼,却防不住身后jianian豺! “密云卫布防图为鞑靼所得。寻到薄弱处,以石锤砸开冰墙,千骑冲入。” “指挥使亲自上阵御敌,不想,身边竟埋伏有鞑靼的jianian细,不幸遇刺,死不瞑目。” “商人,是运粮的商人!冒称开中换引,运来十车稻谷,都是毒粮霉米……” “吃了这样的米,哪还防备得鞑子!” “两日,只两日,三千人啊……” 边军声音沙哑,伴着哽咽,终于伏在地上,痛哭失声。 朱厚照红了眼圈,登上城墙的臣工,都是酸楚默然。 片刻,朱厚照猛地--抽--出卫军佩刀,大喊道:“朕要杀了他们,朕一定要是杀了他们!” “陛下,当务之急是增兵密云。鞑靼万人叩边,若南下冲破怀柔营州防卫,京师危矣!” 天子失去理智,挥刀就要杀人。 李东阳清楚,他要杀的,恐怕不只是鞑靼。 归根结底,密云之事,朝廷的处置方式并无大过。发粮调兵都没有耽搁。先时有拖延,待当地镇守上请,内阁拟定官文,有司再无推诿,也补足了数额。 唯一可指摘的,便是发民夫筑墙。 自国朝开立,从无腊月发徭役的先例。如果此时大发民夫,难免不会引来民怨。 原本,内阁商议,等天子归京,即请下圣旨,调京卫增援,并从兵仗、军器两局运火炮十门,分送边镇紧要之处。 结果,任李东阳也没有想到,外部的敌人防住,背后却出了jianian贼。 “陛下,李阁老所言甚是。” 杨瓒上前半步,出言支持李东阳提议。 事已至此,怒恨交加,也不能解决问题。 必须冷静下来,抓紧时间调兵,增援蓟州守军,将鞑靼拦在怀柔以北! 朱厚照眼圈赤红,用力握着刀柄,牙齿咬得咯吱作响,显然是怒到极点。 “陛下!” “朕……”艰难吐出一个字,朱厚照用力咬住腮帮,直至尝到血腥味,才继续道,“传朕旨意,敕金吾卫佥事顾鼎为总兵官,集京卫三千人,北上御敌。” “臣遵旨!” “着锦衣卫东西两厂,严查通敌jianian人!下诏狱,夷三族,九族流配,遇赦不赦!” “是!” “户部光禄寺即刻发粮!”朱厚照红着双眼,几乎一字一顿,“谁敢此时伸手,朕杀他全家!” 话音落下,众人耳际嗡鸣,心头悚然。 “杨先生。” “臣在。” “朕得留在京中,无法亲征,无法亲手杀敌。朕命杨先生为-监-军,持朕手谕虎符,往兴州卫调兵,先京卫增援密云等处。” 话到这里,朱厚照声音渐沉,眼中似酝酿一场风暴。 “遇不决之事,无论军民,无论文武,无论品级,无论宗室藩王,谁敢拖延,不阻敌于外,俱可先斩后奏!” “臣遵旨!” 杨瓒下拜,额头触地。 抵京当日,又将再度启程。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