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三十章 (第2/3页)
“贪官该杀” “该杀” “活该砍头,千刀万剐” 路旁的百姓越来越多,议论声渐大。 群情激愤,万目睚眦。不知是谁扔出一片烂菜叶,正好砸在李少卿脸上。 刹那间,像开了泄洪的水闸。 烂菜叶臭鸡蛋破鞋底土坷垃乃至随手捡起的石子,仿如雨下。 锦衣卫喝斥两声,未见多少严厉。 众人胆子更大,李少卿和家人走一路,被砸一路。行到诏狱,均是鼻青脸肿,身上染满污渍,散发阵阵恶臭。 “进去” 校尉打开门,喝斥众人快行。 狱卒早在一旁候着,见到李少卿,本能捂住鼻子。 这是从三品的文官,真不是哪里抓来的乞丐? “分开关押,候指挥使审问。” “是。” 狱卒行礼,一手抓着锁链,一手捂着鼻子,将众人带向牢房。 囚室中,庆云侯世子正无聊的抓虱子。听到人声,勉强抬起眼皮,看是哪个倒霉鬼。结果,没等看清长相,差点被冲鼻的味道熏个跟头。 捂着鼻子后退,一边抓着脖子,一边嘟囔两声,锦衣卫也开始不讲究了,这抓的都是什么人? 李少卿进来不久,光禄寺两名少丞,户部一名郎中两名司务,接连被狱卒押入。 坐在囚室里,几人都是垂头丧气,面白如纸。 照面两眼,全无“寒暄”的心思。 满朝皆知,被三法司会审,下刑部大牢,好歹有翻身的机会。进了诏狱,除非像李梦阳一般,得阁老求情,天子开恩,否则,只有死路一条。 倒霉点,死也死不干脆。 厂卫动极快,刑科开出驾帖,当天便抄家拿人。 自倭国归来,由兵科调任刑科,升任都给事中的严嵩,见到眼前架势,严格约束诸人,今日轮值,全部呆在部中,不许私下走动,更不许传出任何消息。 “如不听劝,本官可保不得你” 刑科上下闭紧嘴巴,直到该下狱的下狱,该提审的提审,京中官员方得知确切消息。 先时只知厂卫抓人,不知是哪个倒霉。如今方晓得,又是户部和光禄寺。 联系早朝之上,天子的奇怪表现,内阁六部乍然心惊。 英国公坐在书房,见儿子归来,简单问了两句,便道:“我等爵位荣华俱为天子所赐。尔只忠心为天子办事,他事自有为父。” “是。” 张铭行礼,换上一身公服,再次出府,赶往豹房。 牟指挥使忙江南之事,顾同知仍在路上,镇抚司中人手不足,连他都要临时“凑数”。可见天子抓人的决心是何等坚定。 而其本意,不过是杀鸡儆猴。 想到这里, 今日之后,朝中定然会炸开锅。北疆正当危急,天子此举,也不知是福是祸。 行出府外,张铭飞身上马。 如父亲所言,国公府的荣耀,均系天子。 身国公世子,锦衣卫佥事,豹房管事,早成旁人眼中尖刺。与其畏首畏尾,缩手缩脚,不如放开顾忌。 做不成顾卿,该比不上顾鼎? 今上肖似太宗皇帝,聪明英毅,气充志定。少则一载,多则三年,必可乾纲独断。 此时坚定立场,上表忠诚,更能获得圣心。远好过情况明晰再做选择。 锦上添花莫如雪中送炭。 虽不中,亦不远。 望一眼御赐的国公府匾额,张铭深吸一口气,表情变得坚毅。 扬鞭驰往豹房,再没有回头。 乾清宫 得宫外回报,张永立即往御前禀奏。 “陛下,人都下了诏狱,牟斌戴义正在提审。” “知道了。” 御案后,朱厚照翻开奏疏,头也不抬。 看到最后几行字,抿紧嘴唇。 知朕如此沉不住气,杨先生怕要失望。 可朕忍无可忍 一次两次还能容忍,三次四次实不可能 北疆危急,他知。 但是,如为此继续纵容,岂不是让蠹碌蛀虫更肆无忌惮,没了顾忌。 “张伴伴。” “奴婢在。” “谷伴伴带回的人,都问出什么?” “回陛下,供词已抄录完毕。计得边官三十一名,有边镇军卫,也有州县官员。行贿银两达二十万。例外勾结,借互市和隐秘商路,数次私运铁器,得金千余两。” “还有吗?” “陛下,奴婢不敢说。” “说” “朵颜三卫和女真部落牵涉其中,还有……” “还有什么?休要吞吞吐吐” “晋王府。” 说到这里,张永额头冒汗,马上低头,不敢看朱厚照表情。 “晋王府?” 朱厚照放下奏疏,声音仿佛从牙缝挤出,“晋王和鞑靼勾结?” “陛下,”张永忙道,“商人买通王府长史,晋王是否知晓,奴婢实不知。” 王府长史? “可现在京城?” “回陛下,同商人勾连的是左长史,进京的是右长史。” “是吗?” 朱厚照靠向椅背,沉默半晌,猛然站起身,挥袖扫过御案。 好,当真是好 张永头垂得更低下,很是怨念,为何是谷大用随杨御史北上? 早知要接下这个摊子,还不如去同鞑子拼命 正德元年,十二月丁未,厂卫查抄光禄寺右少卿户部郎中等数名官员家宅。得金银玉器皆换做米粮,充三千京卫粮饷。 多出部分,不入国库,全部发往边镇。 户部光禄寺叫苦,无法凑足粮秣? 没关系,朕自己动手。 缺粮少银,随便从两班揪出几个,就能解决问题。 硕鼠长得肥,偏要在猫跟前转悠,就别怪被人惦记下嘴 有朝臣上疏,直谏天子妄为。 “朕妄为?” 朱厚照冷笑,令殿前禁卫和大汉将军抬出十只银箱。 “诸卿看好。” 离开龙椅,走下丹陛,亲手掀起箱盖。 “看仔细,再同朕说话。” 箱子里装的,不是金银玉器,而是珍珠珊瑚,字画竹简,以及三足青铜鼎。 “这几本册子,诸卿应该没忘?” 朱厚照一边走,一边掀起箱盖,到最后一只木箱前,停住脚步,令张永捧出两本册子,送到直谏的朝官面前。 “前户部右侍郎为何流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