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情难自禁(2) (第2/2页)
有了那种气氛,冉颜却总是在逃避。 以冉颜的直接,应该不是那种喜欢若即若离的人,萧颂能清楚的感觉到,她对他是有好感的,而这种好感却不足以令她甘心托付终身,仿佛总差了些,然而……差的那一点究竟是呢? 车厢内一片静默,马车刚刚过了东市不久,萧颂便听见外面一串急促的马蹄声,他将帘子挑开一条缝隙,瞧见一人一骑顶着风雪朝在追他所乘坐的马车。 骑马比马车自是要快许多,不过眨眼的功夫,那人已经距离马车不到两丈的距离,“萧侍郎!” “停车。”萧颂道。 马车缓缓靠边停下,来人驱马上前,在车窗边翻身下马,拱手道,“萧侍郎,柴郎君想起了一些事情!” 萧颂抓起大氅,朝冉颜道,“我有公事要办,有护卫送你。” 冉颜点头道,“你快去吧。” 萧颂披上大氅,在外面翻身上马,与报信那人一并策马返回。 冉颜挑开帘子,便瞧见黑色貉子毛大氅在大雪里渐渐淡去,犹若挥洒肆意的泼墨画。 “娘子。”晚绿爬进车厢中,见冉颜若有所思,便轻轻唤了一声。 歌蓝也随之进来。 她们在车外只有一门之隔,自然是将所有话都听的一清二楚。两人心底不禁有些打怵,这个案子涉及到隐太子唯一的女儿,三司慎之又慎。当年玄武门事变,太宗弑兄杀弟,已经成为他心底永远抹不平的一道疤,就连那些阁老也不敢在此事上揣测圣意。
万一此事与闻喜县主牵扯不清,而又不圣上的心意,那究竟是办还是不办? 冉颜也隐隐明白萧颂为会被弹劾,这案子硬踢给大理寺不成,就只能刑部扛着,如果不借此拉大理寺和御史台下水,到时候案子一破,抗责任的定然只有刑部一家。而身为刑部二把手的他,免不了要被牵连。 同时也了,御史台现在是万万不敢弹劾萧颂的,萧颂破案的手段闻名朝野,弹劾他对御史台有弊无利。 得到这样一个结论,冉颜心里松了口气。 回到府中,冉颜简单的用了午膳,便开始继续看。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冉颜皱眉看盯这句话,想起来萧颂之前送给她的簪子不就是桃木雕刻的桃花? 翠绿繁茂的桃树啊,花儿开得红灿灿。这个姑娘嫁过门啊,定使家庭和顺又美满。 “这个奴婢读过。”正在一旁缝衣服的晚绿插嘴,她见冉颜并无不悦,便继续道,“说,这是把新嫁娘比作桃树,寓意子孙繁茂。” 冉颜将一首翻来覆去的看了好几遍,“还有这种意思?” 她记得这首桃夭,也隐约的记得意思,却没深想过还有这种寓意。 邢娘从外面进来,撩开内室的帐幔,在冉颜身边跽坐下来,“娘子,老奴今早听说,圣上召见桑了。” 冉颜放下书册,转头问道,“他到长安了?” “是。”邢娘见冉颜并没有太关心的神色,不禁叹了口气,还是接着把话说完,“听说圣上亲赐他国子监太学博士。” 这并不是一个很高的官职,但自古都崇尚“尊师重道”,身为国子监博士,将来必然桃李满天下。且又是圣上钦赐,即便桑辰一辈子不承认是崔氏子孙,前途也不差。 冉颜觉得李世民果然是个明君,一眼就看出那只兔子除了教书育人,别的根本不合适他做。 冬日天短,天很快擦黑了。 冉颜用完晚膳后,看了一会儿书,便躺上了榻。 胡乱想着一些事情,许久才渐渐有了一些睡意。 朦胧之中,冉颜隐隐听见外间有轻微响动,起初以为是晚绿,便没有在意,翻了个身,准备继续酝酿睡意。 因她不习惯枕着高高的枕头,便让晚绿给缝了一个荞麦皮做心的矮枕,而且自从练了苏伏给的调息之法,六识明显比从前更清明,此时耳朵贴近地面,隐隐听到外面十分轻缓的脚步声,这声音和在外面呼啸的风雪声里,若非冉颜一向警觉,根本不会察觉到。 冉颜心中一惊,晚绿绝对不会这样偷偷摸摸靠近内室! 而且,苏伏从来都是悄无声息出现在人眼前或身后,而萧颂虽然算不上正人君子,但也是个爽朗之人,冉颜也不他被戳破一次之后,还会再来一次。 是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