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 祖训难违 (第2/2页)
不推翻这个祖训,提升军方地位便名不正,言不顺,遇到的阻挠将会是他无法想象的。 而要推翻祖训,这便是大逆不道!历史上有几个皇帝敢违背祖训?所有违背祖训的皇帝都被称之为——无道昏君。 果然,此话一出,卫青,姜义,在座的所有武将们的脸都黯淡了下来,他们也都知道这条祖训意味着什么。 刘邦总结了一下,军方与文官集团的矛盾根源: 其一,仁宗祖训,仁宗皇帝文治天下,重视文臣,所以在文官集团开来,军务与政务分离,武官没有发言权,这是文官集团应得的,他们必须维护自己的地位。 其二,将朝廷资源往军方倾斜,会对民事建设,产生影响,他们绝不愿把钱投到只消耗却无半点产出的军队。其三,文臣看不起武将,由来已久,大部分文官都无法改变对武将的看法。 想到此,刘邦目光一闪高声道:“诸卿的担忧朕明白,但世间万物都是发展的,就和打仗一样,如今这些打仗的法子都是前人留下来的,已经有多少年没有变过了? 别人用骑兵,偷袭我方粮草大军,我大渝难道要用步兵去抵挡吗?等我们的步兵赶到,人家早跑没影了。 粮草没了,打仗就会输,仗打输了,国家就会被灭,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固守成规,不知变通,这样的军队迟早会被淘汰。祖训固然需要遵守,但也需要与时俱进。” 说到这,刘邦顿了顿,他目光如炬扫视群臣诸将笑道:“与时俱进,这个词语说的相当好,古往今来,但凡有道明君,不就是靠着与时俱进这四个字吗? 朕自认为不是一个昏聩的皇帝,朕也想做一个明君,名垂青史,所以,诸卿,朕希望你们也能与时俱进,朕不会等你们,明白吗?” 武将们满面潮红,激动的难以自己,文臣们,神情肃穆,这是皇帝第一次在众人面前说他的理想,毫不掩饰。
午饭用罢。 刘邦小憩了一会,睡了一个时辰,刚过未时,他和卫青来到两军大营,让姜义叫上几个人,准备去狩猎。 “季布,今日在宴会上,你怎么不说话?”骑马走在林间山道里,刘邦招呼季布,这就是那个在演习中千军辟易的白袍骑将。 谁能想到在战场上,潇洒绝尘的猛将,私底下却是一个憨厚的青年人,这种反差感更让刘邦对他有兴趣。 听皇帝陛下问话,季布呲牙一笑“陛下,我是一个粗人,哪里懂得什么军国大事?” 刘邦道:“有什么就说什么,又不是非得军国大事才能说。”季布挠挠头“陛下,那我现在是说行吗?” “当然可以!” 季布眼睛烁亮,他希冀地看着刘邦“陛下,我就一个要求,能不能给我加一加伙食?我总是吃不饱。” 刘邦愣了一下,随后哈哈大笑:“男子汉,就应该五鼎食,姜义,过来。”叫过姜义,他问“你是怎么搞得,这么一员猛将,你竟然让他挨饿?” 姜义看了季布一眼,面色古怪“陛下,他实在是太能吃了。” “有多能吃?” “他一顿就能吃普通士兵三天的饭!” 刘邦张大了嘴巴,很不可思议地看着季布“真有这么能吃?”季布很不好意地嘿嘿一笑“那只是半饱。” 听到他的回答,刘邦险些从马上掉下去,前生今世,他长这么大,还从未听说过有谁能有这么大的饭量,心里叹了一句,天下真是无奇不有。 姜义叹了口气“陛下,他那么吃,一天两天还好,成年累月的,还了得?”刘邦重新打量季布,看他身材,似乎也还好啊不是很胖。 “无妨,今后,他的伙食都从朕的饭钱里扣。回头朕就跟少府寺说一声,给御膳监少给一份钱,少做几样菜,余出来的钱都交给河西军火头军,给季布管饱!” 听得这话,季布差点没把眼珠子瞪出来,姜义艳羡地看着他“你个混球,还不赶快谢恩。”季布从马上跳下来跪倒在地,砰砰磕了三个响头。 刘邦笑道:“起来,一顿饭而已,朕还是管得起,猛将嘛,饿着肚子怎么打仗?今天,如果能打一只老虎,朕就送给你!” 姜义微微一笑,这方圆百里,凶猛的野兽都被禁军赶跑了,就是一只野狼都没有,哪里会有老虎。 “卫青呢?怎么还不回来?” “陛下,他来了。” 卫青策马来到近前说道:“陛下,猎场已经围好了,只是东面林里有一采药的老头,说什么也不肯走。” “在此荒野中不辞辛劳采药,想必也是位心地善良的医者,算了,不要打扰他,去给他几壶美酒,菜食也送去几份。” 卫青拱手称诺。 看了看两侧的山林,刘邦住马说道:“几位将军,咱们这就开始吧,说好了,你们可不许和朕抢猎物哦?” 姜义,季布以及几位随行的护卫笑着应诺,刘邦一扬马鞭“驾!”顿时,几匹快马奔腾,引得无数惊鸟腾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