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双翼飞行学院 (第2/2页)
堆。 “哦,你是说现在飞机已经生产出样机了?现在能够飞行多长时间,航速多少?”李逸对于飞机了解的不多,不过前期因为飞机飞行的时间太短,而没生产,另外这飞机飞的快,对以后的空战也是有一定好处的。 “现在飞机如果加满油的话,估计能支持6-8个小时,而且现在航速起码也在250马左右。”冯如想都没想就说道,对于飞机的这些参数他还是能够完全掌握在心的。 “现在发动机是我们自己生产的,还是从国外进口的?”李逸又抛出了一个问题。 “发动机其实是从美国进口的,不过我们已经破解了其中最关键的几个部位,如果我们自己生产的话,估计问题也不大,不过生产这样的发动机,对于材料的要求比较高,这钢的成分可是关键。一般国产钢材是承受不了的。”冯如微笑的说道,对于能够仿制出国外的发动机,他还是非常骄傲的,毕竟全世界能够生产如此大马力发动机的国家也不多。 李逸站了起来,围着椅子转了两圈。“冯先生,你去没去过我们工业区的钢厂,那里产的钢材现在在全国都是最好的,不过虽然是最好的,但是不知道符不符合你的要求。” “工业区有自己的钢厂?这我还没注意。”冯如这些从国外归国的科技人才,平日里对于发明创造比较感兴趣,而对于其他的基本上都不怎么关注,平日里的日常生活,也是李逸安排的宾馆帮助解决了。 吃饭有工厂的饭堂,生活方面有宾馆内专门的服务人员,带家属的可以自己照顾这些人,没有带家属的则是由宾馆统一照顾,所以的衣服换洗,房间的打扫。就连平日里洗澡也都有专门人员来安排。
对于这些人才,李逸可谓是花足了心思。 关于把发动机制造厂和飞机制造厂设立在哪,华飞考虑良久。作为安全考虑,家乡无疑是首先。但家乡毕竟交通不便,而且生产这些东西,还需许多配套工厂。作为中国近代化先驱的上海,无疑有着许多比较好的工厂相合。而且即使是进口,这里的条件也无比优越。 “工业区现在的工厂很多,钢铁厂,火力发电厂,轻武器工厂,肥皂厂,棉制品厂,洋火厂等等,现在工业区能够生产的东西起码也有上百件了。”李逸自豪的笑着说道,简简单单的发展不长时间,但是这成果却是非常喜人的,虽然这些厂子现在的产能并不大,但是却是中国工业起步的摇篮。 “哦,冯先生您刚过来的时候说飞机研究制造厂有什么困难?” 李逸突然想起刚刚冯如进来时候说的话,这飞机研究制造厂可是他最为关注的一个厂子了,原先的时候就是经常去这个地方看看。 “我们现在缺飞行员,缺研究人才,缺维修人才。”冯如马上就想起了刚来这里自己要提的问题。 “不是在重庆陆军学院给你们成立了一个飞行班吗?这样还不够?”李逸对于冯如突然提出来的三缺有些疑惑,毕竟以前成立重庆陆军军事学院的时候,就考虑到这点,也成立了飞行班。” “李先生,您就别和我提那个所谓的飞行班了,班的大部分同学都转到了陆军指挥班去了,现在全班加起来还不到10人,那够我们那里用啊。”冯如有些痛苦的说道。 飞行班的同学虽然平日里对于飞机很是好奇,刚来的时候还抱着一股新鲜感,可是时间长了,也只是见过几次飞机,而且还是不能飞的那种飞机,实在没有什么搞头,而这个时候重庆大举对成都用兵,正是用人的时候,所以这些飞行班的学员都悄悄的跑到指挥班去了,毕竟只要打仗,这些年轻的家伙跟着李逸随时都有可能当上军官的。 “那好吧,我答应给你增加人手,不过这人不可能是天上掉下的,而且国内也没几个上过飞行学校的,我只给你资金,你自己去培养,能培养多少培养多少。人数嘛我的要求不能超过500人的飞行员,其他两个专业你自己看着办。”李逸心里决定既然这飞机制造出来了,这飞行员迟早都要用上,早点培养的好。 “这飞行学院,你就当校长吧,至于其他的人才,你自己去挖,不不帮助你,不过如果是在国外的,你可以给在国外的李才写信,他会帮你办的。飞行学院的校址就紧挨着重庆陆军指挥学院吧,反正那里还有好大一块空地。” 冯如听到李逸的安排,心里乐的直开花,这可是他梦寐以求的,原先回国的时候,他就报着壮大祖国的空中力量而归国的,虽然回国的这段时间都在研究飞机上,可是报效国家的愿望他一直没有丢掉。 “放心吧,李先生,这飞行学校我一定帮你建设成全世界最好的飞行学校。”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