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六章 敌动我动 (第1/2页)
第三十六章敌动我动 世界的局势正和李逸告诉黄恩远的那样,1914年6月28日上午9时正,波斯尼亚青年普林西普(当时仅19岁)在萨拉热窝刺杀主张吞并塞尔维亚的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这一事件被称为萨拉热窝事件。世界大战一触即,而这次刺杀事件给两个势力一个绝佳的借口。 黄恩远拿着最新的申报来到李逸的办公室。 “都督,这次世界真的该乱了。”黄恩远对坐在办公桌前的李逸微笑的说道。 李逸把头从成堆的文件中抬了出来,随意看了看兴奋的黄恩远。淡然的说道:“早就知道这样的结果,你兴奋什么?” “都督,难道这次大战,我们就不能从中捞掉好处,这其中有好几个国家都在中国有着自己的租界呢,我们是不是能把它拿回来。”黄恩远一屁股一直坐到了沙发上。 李逸笑了笑,心想这小子心也未免太大了,别的国家虽然在打仗,但是势力还是庞大的,而且这样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某些利益都是联系在一起的,他们也不会轻易放弃这些权益的。“你以为那些国家都是纸糊的,没那么容易。” 萨拉热窝事件,被认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普林西普的行动是热爱民族的一种伟大表现,但是刺杀斐迪南的这一萨拉热窝事件被奥匈帝国当做了对塞尔维亚发动战争的口实。1914年7月23日奥国在获得德国无条件支持下向塞尔维亚发最后通牒,包括拘捕凶手、镇压反奥活动和罢免反奥官员等,塞国除涉及内政项目外悉数同意。不过,奥国依然将行动升级。与此同时,德国知悉俄国的军事动员,德皇要求俄国停止并迅速备战。鉴于各国的强硬外交和对国家军事力量的自骄,战争已无可避免。 紧接着几个礼拜,这黄恩远则是天天都到都督府报道,天天和李逸谈论这世界局势的变化。而李逸预知未来的发展情况,着手整顿军备。 路易斯轻重机枪厂在原先每日生产50挺轻机枪,10挺重机枪的基础上,规模进一步扩大,每天的生产翻倍,而长枪厂也经过整合,分化为一厂和二厂。 詹姆在经过李逸的指点后,在四川攀枝花发现储量十分丰富的铁矿,进一步扩大了工业区的钢铁产能,在原先重庆钢厂的基础上,成立了攀钢。钢铁产能得到长足进步,导致四川一越成为全国最大的钢铁生产基地。 土地政策得到了深刻的贯彻,基本上使每一户农民都得到了相应的土地,农民的积极性大幅度提到,各地的民兵数量逐步增加。 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7月30日俄国动员,出兵援助塞尔维亚。 8月1日,德国向俄国宣战,接着在3日,向法国宣战。 8月4日,德国入侵保持中立的比利时,比利时对德国宣战。 同日,英国考虑到比利时对自己国土安全的重要性,和早前为了确保比利时的中立,而在1839年签署的伦敦条约,于是向德国宣战。 8月6日,奥匈帝国向俄国宣战,塞尔维亚对德国宣战,意大利宣布中立。 8月8日日本军舰出现于青岛海面。 8月12日,英国向奥匈帝国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8月13日德国愿将胶州湾租借地直接归还中国,日驻华使馆代办警告外交次长曹汝霖,不准中国接受德建议。 而在中国大陆上,各个参战国家都保持着一种敌视的态度。 8月23日——日本向德国宣战。 李逸终于坐不住了,得知日本终于象德国宣战这个消息后,李逸按捺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自己筹谋了大半年,等的就是这一天的到来,日本一但和德国宣战,那么日本必将出兵山东,到时候中国土地上就会上演世界上最著名的闹剧,两个国家的战争竟然在第三方国家的土地上开战。 徘徊在办公室的李逸,焦急的来回走动着,手里的纸烟是一根接着一根,虽然很多时候蔡紫旋都会叮嘱他少抽一些香烟,可是每每到这样的关键时候,仿佛这些香烟如同灵丹妙药一般,能够让他的思绪格外的清晰,而黄恩远则坐在一旁的沙发上,来回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