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回朝前夜 (第2/2页)
九歌睡的更加香甜。 入夜的江陵不似靖城清凉,江陵本就地处淮南,温热的空气也透露几分湿润。 排列整齐的石板街上行人依旧络绎不绝,两旁的摊位并没有因为入夜而收摊,倒像是因为黑夜的到来,多了些热闹。 五日前,孟濯便随着邱韫一行先头部队回到了江陵。 那日刚到,邱韫便带着加急捷报入宫面圣,孟濯则随着剩下的人留守在城外的御林军营内,几日过去,邱韫并未有何特殊指示,只说暂且先呆在御林军营,不要旁生节枝,只待大军归来。 眼看着,八日过去,孟濯已有几日未见到邱韫。邱韫也吩咐过他们,虽不可随意走动,但回家探探亲还是可以的。 今晚,邱韫进宫禀报明日大军回朝相关事宜,孟濯便报了备,步行出军营,赶在城门关闭之前,入了城。 孟濯今日并没有骑马,而是褪去盔甲,一身劲装,徒步入城。 自东城门而入,行至隶安街,孟濯打量着离开半年后的江陵。似乎并未有什么变化,但却好像什么都变了。 东城的包子铺依旧受欢迎,从早到晚,总会排着长队。他对面的馒头店还是会早早关了门,门前还是有那条大黄狗卧在那里死盯着包子铺的笼屉,久久转不开眼睛。好像一切都没变。 悠闲地踱步往前,不知不觉几个拐弯后,当一块写着孟府的牌匾闯入视野时,孟濯才猛然发现,原来走到了家门口。 大门旁还是有两个家丁在守,门匾也还是一样的笔迹,只是这扇门,如今也进不去了。看着朱红色的门方,孟濯觉得,一切都变了。 突然大门吱呀打开,里边走出一个无比熟悉却又无比厌恶的身影,孟濯转身闪入了身后的巷子。 只见那人跟着一个家丁服饰的人出来,就见一辆写着瑜字的马车刚至。 那人极为熟捻的上了马车,片刻后,马车便离开了。 孟濯从黑暗中出来,看着马车上的字,瞳孔骤然紧缩。 看来阿澜说的不错,爹娘的死,孟忝解脱不了干系。 待再也看不见那马车的影子,孟濯又隐入了黑暗,几个起落就不见了踪影。 芙苓街。位于城北。 不同于隶安街的人声鼎沸,这里的房子破落,街道清闲。与隶安街比起来,芙苓街简直就是一个贫民窟。
一个黑色的身影借着夜幕,出现在一个还算结实的木门前。 “笃……笃笃……笃笃笃。”三下有节奏的敲门声。 少顷,门被一个少年打开。 那少年起初满脸戒备,但在看清来人之后,眉眼之间立刻漫上了欣喜。 黑色的身影二话不说,也不顾那少年邀请,便踏入门内。 少年还不忘伸出脑袋看看左右,确认无人之后,才安心的闭上门。 这房子虽然破旧了些,但房间收拾的还算干净。房间不大,有种捉襟见肘的感觉。 “属下百鎏见过主上。” “起来说话。”孟濯坐在上方说道。 “是,主上。”百鎏起身绕至桌旁添了杯茶,便恭敬的站在身侧,“主上今日过来可是有吩咐?” “如今江陵还有多少弟兄?” “如今江陵天字堂一十五人,金字堂二十三人,地字堂分堂主以上一十七人,人字堂五十二人。” 孟濯端起那杯温茶,轻酌一口,打量着眼前的百鎏。 离开后,这是第一次见百鎏。 长高了不少,经过那件事后,百鎏也成熟不少。之前自己身在军营,很多事都是由阿澜传来消息,百鎏处理。 想到当时自己十分不看好百鎏,但父亲却信誓旦旦的告诉他百鎏可堪当大任。 拉回思绪,看着百鎏的成长,孟濯计算着当初从孟萧手上接来的这一股势力。 戍盟。共分四堂。天字堂,专门负责消息采集、传递。金字堂,专门负责盟里一切与金钱有关的任务,另外还以各种名义经营着盟里的产业。地字堂,专门负责承接外界及内部各种任务。人字堂,则是专门负责戍盟的发展与人员清理。 思忖着盟里的现状,孟濯有了自己打算。那份稳重的姿态无人知道他当时从孟萧那里接过戍盟有多辛苦。 “主上?” “让能回来的弟兄都回来吧。” “主上,决定好了吗?” “该来的总要来,决定要做的就一定要做到。” “主上,你不在的日子,百鎏查到瑜王和孟忝私交甚笃,老盟主的事与他们脱不了干系。” “阿澜给我提起过。” “不仅如此,主上,盟里的弟兄该清清了。” 百鎏的话音一落,孟濯冷冽的目光便朝百鎏射去,百鎏却并未躲闪。 “主上,不用百鎏说,想必主上也有所察觉,为了盟里的弟兄,主上也要有所准备。” “这件事便交予你去做吧。” “是,主上。”此时的百鎏哪还有方才喜形于色的样子,俨然一副事精的样子,让人不得不产生错觉。 “宫中的弟兄可都还好?” “前日里来信,说是仁威大军将至,皇上痛斥了皇后,当夜歇在玉贵妃那里,第二天就大肆封赏。” “宫里的弟兄暂时不要动,留着以后再说。” “是,主上。只是百鎏有一件事不明白。” “何事?” “主上既然已知杀害老盟主的凶手,为何迟迟不肯下手?” “因为正名比杀人来的更痛快。” “那为何不将这些告诉二公子?” “这条路如果非要一个人匿于黑暗,那个人就让我来做好了。” “百鎏定不负主上所托。” “有事叫阿澜通知我。” “是,主上。” 孟濯说完,放下茶杯。看了眼门外的夜幕,皓月当空,看来明日又是个好日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