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苏家 (第2/2页)
显儿是从何处得来?” 周皇后的语气变化,周世显自然感觉得出,他挑眉懒懒一笑:“正是袁崇焕之子袁绛所制,听说他不仅善词曲,好游侠,且精于易理,五行八卦、机关算术无一不精,连恩师也对他是赞不绝口。” 周皇后闻声秀眉一扬:“墨家机关之术,终究是些旁门左道的东西,陛下平时最厌恶不把心思用在正道上,只想着弄些奇技yin巧的刁滑之臣,听说那苏府祖上也是有功名的,如今居然和南洋的海盗通商,自甘堕落入了贱籍,明面上是御封的皇商,谁知他暗地里作得是什么生意!这袁绛更是京师里有名的纨绔子弟,哼,锱铢必较,满身铜臭气,这种人定然入不了圣上的青眼。” 姑侄二人所说的袁绛,是袁崇焕长子,他母亲娘家姓苏,苏家在三代前也曾在万历朝中做官,可惜在党争中站错了队,被革职抄家,苏老太爷气得撒手人寰,苏家因此败落。上一代苏家家主云游四海,五载而归,结交了一帮南洋海盗,通海上丝绸之路做了远洋生意,家业得以再次壮大起来,在京城中也算数一数二的富户,不过终究是由士入商,堕了贱籍。 苏家本来出身清贵,便不甘心和其他富商通婚,而一般世家如何瞧得起满身铜臭的商人?如此挑挑拣拣,直到苏家长女二十岁时,才相中了当时任松锦都指挥使的袁崇焕,两人夫妻数载,共育有一子一女。 苏家商铺在袁苏氏这一代,她两名兄长亡故,苏老爷再无子息,只留袁苏氏一人在家中,她也是个心思果断的,愿以苏家几世积累的财富共两百万两充做军饷,奏请圣上赏了个皇商的身份。 两百万两是什么概念? 一斤猪rou只要二十文钱,一亩良田只要七至八两银子或者十二、三个银元。几两银子、几十两银子是件大事情了,有百两银子就是今日的大款了,能够买上十几亩良田了。在明代,一个平民一年的生活只要一两半银子就够了,所以戚继光的士兵军饷一日只有三分银子,一月不足一两。平常老百姓使用的是铜钱,许多老百姓至死都未见过银子。
崇祯自登了基,无一日不缺银子,内帑存银不足百万,边防将士已经数月不发军饷,这两百万两白银正是雪中送炭,因此御笔一挥,特别开恩准了。苏家有了皇上亲旨,也算是一步登天了。 周皇后长居深宫,从来不关心朝政,这苏家的曲折变故还是从崇祯口中听得,当时叹了一句:古人云商人重利,诚不欺我。 周皇后何等敏锐之人,从皇上语气中听出对苏氏不喜,自然不愿自家人跟他们走得近,因此又格外多吩咐了周世显几句。 周世显闻声却摇头:“侄儿倒觉得,这苏氏值得一交。” “哦?”周皇后双眉一扬,偏过头来,眼神中自然带了询问之意。 “姑母知道,朝廷年年用兵,国库空虚。”周世显此刻开口唤姑母,自然是示意两人谈的是私密话,语气更亲近些,“年初时朝廷就发不出军饷,为此定远军哗变,逼杀主帅。圣上大怒,罢免兵、户两部尚书,另从内帑中拨银十万两,以解燃眉之急。侄子听说,就连这十万两,也是先行拨付了一半,另外五万两至今未付,是也不是?” 周皇后闻声点头,此时的大明江山,正是风雨飘摇之际,建州女真(也就是日后的满清)势大,年年南下sao扰明境,还有西北的蒙古虎视眈眈、东方的朝鲜与女真狼狈为jianian,南方的倭寇频频闹事,中原各处星星点点的农民起义…… 朝廷无论是剿是抚,都要用银子,可这银子从何处来?赋税已经加了几轮,而西北大旱,两湖洪涝,均是颗粒无收,再行逼税后果定然不堪设想,崇祯这些日来也是紧锁眉头,长吁短叹。 周皇后心中一动,恍惚间想起什么,又一晃而过。 “苏家在两月前捐出两百万两以充军费。”周世显微微一笑,举起手中的机关木鸢,轻轻拨动羽翅,小巧的机关鸟儿扑扇着翅膀,呼啦啦一飞而起,腾空转了数圈又回旋,稳稳落在他手中,引得不远处的宫女们一阵惊呼,“这机关所用的木料,皆是上好的金丝楠木。” 周世显说着,伸指在木鸢上轻弹,入耳声音清脆,坚如金玉。 周皇后闻声沉吟:“苏家倒是善于敛财,两百万两白银,倒像是九牛一毛而已。” 金丝楠木价逾黄金。其木材表面在阳光下金光闪闪,金丝浮现,高雅华丽。自明代起,皇家专门有金丝楠木置办的部门,当时各地官员将进供金丝楠木当成头等大事,官员进供金丝楠木可做为业绩考核和晋升的标准,平民进供一根金丝楠木即可做官。 修建紫禁城的金丝楠木出自四川峨眉,当时蜀道难于上青天,有一根楠木一条命的说法。楠木的名声在外,民间也深知其贵。金丝楠木专用于皇室,龙椅宝座也都要选用优质楠木制作,因而这木料周皇后是见惯了的,如今被周世显提起才觉得有些不对. 她白皙修长的手指在桌面上轻敲:“小小的一介皇商,居然私藏贡物,嗯……”周皇后说着,眼神一亮,在周世显会意的点头中伸手接过木鸢,明艳的脸庞上微笑清浅如莲:“这可不是私藏,显儿的意思,这苏家是向本宫示好?” 周世显含笑点头,提起手来为周皇后斟茶,斜阳映照下手如葱管,如玉透明:“苏家如今由苏夫人做主,这女子的心气极高,怕是不满足区区一个皇商的身份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