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府尹 (第2/2页)
了鸭梨到江南,回来的时候船只也不空着,江南多丝绸,人杰地灵文人雅客也多,大清时期流传的江南四大才子的字画,在北方可是装点门面的好东西,有钱人家不是想买就能买到的,有人便运了江南的丝绸布料瓷器字画之类的回来,一举两得,一转手卖出去就能挣一大笔银子。 河间的瞬间变富,快速崛起,让很多人心里不安,甚至到了恐慌的地步,这哪里还是那个常年闹灾,三番五次上报朝廷要减免税赋的重灾区。 皇上知道河间脱贫,却是异常兴奋,招了府尹李兴祖进京面圣,当着朝中众大臣的面大加夸奖,对河间围海造田和疏散船只的方法很是赞赏。 临走之前,皇上还亲笔赐了一个“福”字和一个“寿”字给他,府尹大人从京城面圣回来的时候,大家都知道他离升官不远了。 下面的同僚早就蠢蠢欲动了,府尹升官,不知道皇上会调新的官员进来担任,还是会从河间现任的官员中选拔,这都说不定。 宋金海却是暗笑了一声,圣意难测,现在河间形势一片大好,皇上觉得李兴祖治理河间有方,留任也说不定。宋金海原本就打算做完这个任期,再过一年就回京谋差,府尹的位置对他来说,不是那么重要。 转眼到了寒冬进入腊月,全城的人欢欢喜喜准备过个好年。 老路家的送了半筐子鱼和半筐子虾过来,“这些都是自家养的,刚捞上来的,瞧瞧,一个个活蹦乱跳的。” 因宋金海发过话,过年过节不能收人的东西,大村家的站在门口,不知道该怎么好,收也不是不收也不是。
“说起来,这里面还有宋二爷的功劳,用他的法子养出来的鱼虾又肥又大,和海里打的没两样。”老路家的又笑道,“我家的糟老头子好久没有出过海了,连打鱼用的家伙什儿都绣了,他不出海打鱼更好,我的心里也踏实多了,你不知道,他出海的时候,我整宿整宿地睡不着觉……”她原本是笑着说的,想到以前的往事,心里不好受,说到后面连声音都变了。 大村家的宽慰她,“现在不是都好好的吗,又快过年了,你家儿媳妇这么大的肚子了,七八个月了吧,等过了年,你又能抱上孙子了,还有啥不知足的,你就等着好好享福吧。” 说得老路家的半是哭半是笑的,大村家的去正房叫来魏氏。 魏氏忙让人进屋来说话,又让丫鬟去奉茶,等人坐定了才笑着说,“还劳你亲自送来,不过我家爷说了,过年过节不能收人的东西,我也不好破了他的规矩。” 老路家的刚抿了一口茶,见她不肯收,急忙把茶杯放下了,“那些官场上的事我一个妇道人家也不懂,不说别的,我们是住在同一间胡同,二太太就把我们当做邻里街坊,就算是平日里的走动,这些年来,咱家也受过二太太不少的恩惠,我谢还来不及呢,二太太就别和我客气了。” 魏氏见老路家的说话不卑不亢地,说得很真诚,话已经说到这个份上,她再不收反而让人会觉得生分,便让大村家的把鱼和虾象征性地收了一半,见老路家的喜欢喝这龙井,让丫鬟包了一小包,让她带回去给家人尝尝。 宋金海立了规矩,可也不是那种不可变通之人。 宋珍芝之前可是听过一个故事,记忆深刻,一个大清官过寿的时候,他儿子买了一只鸡给他祝寿,结果差点被父亲打得断了腿,吃了一只鸡就等于会变腐败,怕毁了自己的清名?这种清廉自守的人说得好听是有骨气,实则是心里变态。 好在宋金海不是那种迂腐之人,回来时只是数落了魏氏两句,又问晚上吃什么,故意说他好久没有吃过新鲜的鱼虾了。 魏氏笑着去了厨房,早让人把鱼虾在水缸里养着,准备晚上的时候做来吃,剩下的用水养着,什么时候想吃都行。 宋珍芝带着弟弟在水缸里捉着虾玩,宋思书的手一碰到虾的触角,软乎乎的吓得他尖叫着直跳脚。 宋珍芝从水缸里拿了一只虾出来丢给他玩儿,又不忘对母亲说,“海鱼和海虾清蒸了吃,味道鲜美,又能保持原滋原味。” “你这个吃货。”魏氏笑骂了女儿一句,也不理她,便吩咐厨房的把鱼虾都清蒸了,再炒上两样下饭的菜。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